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城鄉社區治理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貫徹落實,事關居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城鄉基層和諧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鄉社區治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基層政府的主導作用、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基礎作用和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實現了從“體制構建”向“體系構建”的轉變,在不斷提升社區治理水平上開創了新局面,在強化社區治理創新上取得了新成效。
從社區管理轉型到社區治理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此為起點,我國的社區建設開始了從管理向治理的華麗轉身。
構建黨組織領導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提高社區治理效能,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強調突出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強化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截至2021年底,全國8864個街道辦事處、29649個鄉鎮、11.6萬個社區(居委會)、49.2萬個行政村已建立黨組織,覆蓋率均超過99.9%。城鄉社區黨的基層組織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黨委領導下的社區治理與傳統的社區管理相比較,更強調多方主體參與,激發社區居民的內生動力,在空間上更開放、機制上更靈活,更注重制度化和體系化建設。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顯著提升,增加了廣大城鄉居民群眾獲得感。
推廣全國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經驗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沈陽指導社區治理工作時指出:“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新時代社區治理“兩鄰理念”為破解我國居民從“單位人”變為“社會人”最后成為新“社區人”的治理難題,打造“新熟人社會”,為建立人與人之間新型社區關系指明了方向。
2013年,民政部將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更名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十年來,112個全國城市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實驗區和48個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著力破除制約社區服務管理的認識誤區和制度障礙,積累了寶貴的可推廣、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意見》以及6個配套文件于2015年1月實施以來,上海街道社區治理改革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權力下放,通過改革完善了鄉鎮治理體制、有力推進了社區居民自治、激發了基層社區治理活力,為上海順利實現“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目標提供了堅實保障。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通過以“幫萬家”活動為載體,形成破解社區社會資源有效整合、居家養老社區支持等社區建設重點難點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通過推行民需項目服務法,建立起“三社聯動”的社區服務體系。浙江省海寧市通過評價指標這把“尺子”發現社區治理短板,提升社區“無微不治”水平,促進社區治理平衡充分發展,努力形成社區治理的“海寧樣本”。
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以及廣大居民的積極參與下,社區治理聚焦增強社區居民參與能力、提高社區服務供給能力、強化社區文化引領能力,增強了社區依法辦事能力、提升了社區矛盾預防化解和信息化應用能力。
從城市社區治理拓展到城鄉社區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城鄉社區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成為新時代中國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依法依規夯實城鄉社區治理根基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2015年,民政部、中組部印發《關于進一步開展社區減負工作的通知》,為減負工作做出系統部署;201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增設“特別法人”分類,賦予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2020年,民政部等六部門《關于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解決了困擾城鄉社區多年的“萬能公章”“證明大本營”的難題。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農村社區。2017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突出強調,加快城鄉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城鄉社區服務項目、標準相銜接,逐步實現均等化。
美好的設計藍圖為城鄉居民呈現了一幅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美麗畫卷。
群策群力繪就城鄉社區治理新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層,關鍵是體制機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建設現代化國家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又一個新的歷史擔當和偉業。為了實現農村社區建設的美好藍圖,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在49.2萬個村民委員會和11.6萬個城市居民委員會帶領下,全國400多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和157.3萬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適應城鄉社區改革發展新形勢和順應城鄉居民新期待,注重發揮廣大村(居)民首創精神,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努力提高城鄉社區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專業化水平。
北京市“1號改革課題”和“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自2018年啟動以來,各級黨組織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回屬地居住地街鄉、社區村“報到”,通過公開承諾、建言獻策、辦實事等方式為社區治理發揮了積極作用。哈爾濱市平房區建設自適應型智慧社區治理與服務新體系,強化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社區治理中的應用,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助力社區治理方式變革。深圳市南山區通過建設智慧社區實現社區“慧黨建”“慧治理”“慧服務”“慧參與”,擴大智慧社區覆蓋面提高服務精準度。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構建了黨組織領導、多方參與的少數民族牧區社區治理新機制。
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社區綜合服務機構和設施52.7萬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76.7%,居民能夠在家門口辦理基本公共服務、公共事業服務、便民利民服務事項,社區服務品質不斷提高。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務院首次將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列為“十四五”時期重點專項規劃之一,規劃的實施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生活品質的新期待。
熱心服務居民的優秀社區工作者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黨委書記林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扎根社區40余年,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務,把黨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表彰大會上,中共中央授予林丹“七一勛章”。
努力實現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9年《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為推進新時代社區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和有力制度支撐。
著力構建“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城鄉社區治理組織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就是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這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在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下,“黨建引領三治融合”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鄉鎮街道和社區干部群眾筑起牢固防線,堅持全周期管理理念,為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積極貢獻,形成了常態化管理和應急管理動態銜接的社區治理新機制。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爭中,廣大社區工作者不懼風險、團結奮戰、沖鋒在前,形成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城鄉社區治理共同體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老百姓心里有桿秤。我們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中。”
為了將城鄉社區建設成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十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堅持向基層放權、賦能、減負,持續糾治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讓社區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強服務。黑龍江省、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內蒙古自治區陸續開展了省級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工作,努力建立起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以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為依托、以社會慈善資源為助推的“五社聯動”新機制,開創了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新局面。
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建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體系。通過“互聯網+社區政務服務”和“互聯網+社區商業服務”逐步實現社區服務“網上辦”“掌上辦”“快捷辦”。構建起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社區管理服務平臺。推動建立了多方主體參與共治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到廣大居民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展望未來,我國黨建引領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將更加全面完善,基層政權建設更為堅強有力,基層群眾自治更加充滿活力,基層公共服務更為精準高效,黨的執政基礎也更加堅實,中國特色的城鄉社區治理制度優勢將充分展現,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定會實現。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
作者: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