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志愿服務事業不斷蓬勃發展,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積極響應號召,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無私為他人提供幫助,點亮了無數的志愿星光。
微光成炬 匯聚綠色力量
創建“綠色啄木鳥”環保志愿服務組織,吸納更多社會公眾參與美麗北京建設;籌劃成立“自然之子”環保學生社團,用一塊小手帕傳遞綠色夢想;全程參與新鳳河水域綜合治理,一邊“治水”一邊開設環境教育課堂……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圍繞環境保護主題,第九屆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舉辦了各種活動。
用實際行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做一只綠色啄木鳥,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白哪绝B是森林的醫生,我們‘綠色啄木鳥’不光要做城市的環保醫生,還要為孩子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為大家營造環保習慣的養成氛圍,為社會提供環境治理的有生力量?!?006年5月,王濤創立了北京綠色啄木鳥志愿服務中心。十多年來,已經有六千多人加入綠色啄木鳥的行列。他們活躍在社區生態文明建設、街巷環境治理等各個方面,開展生態環保公益講座和志愿服務活動,倡導市民踐行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條手帕,在校園傳遞綠色夢想。來自北京市第五中學的地理老師董雁是一名環保志愿者,她長期致力于在校園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成立“自然之子”環保社團,發起“帕系自然”等環保實踐活動,用手帕代替一次性紙巾使用,通過改變日常習慣的“小行動”,匯聚節約低碳的“大能量”。2020年,董雁被生態環境部和中央文明辦評選為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
見證“蚊子河”華麗變身,守護家門口的清水河。牛奕娜是北京北華中清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她全程參與了大興區新鳳河的綜合治理,親眼見證了新鳳河從原來的“蚊子河”蛻變為如今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她也成長為一名科普保水、護水知識的生態環境志愿者?!拔易龅闹驹阜站褪窍胪ㄟ^環保的知識理念與互動實踐相結合,讓人們去重視環保,并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環保的隊伍中,共同愛護和維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千千萬萬個像王濤、董雁、牛奕娜這樣的志愿者,主動投身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用點滴行動匯聚成推動北京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強大力量。
暢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心聲
圍繞六五環境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推出了一項重磅活動,來自全國的志愿服務專家、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代表相聚“云端”,圍繞“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主題,暢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心聲,倡議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據北京市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曹仕濤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在“志愿北京”信息平臺實名注冊的志愿者超過449.3萬,注冊志愿團體超過8.1萬個,累計發布志愿服務項目超過52.4萬個。其中,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團體數量和志愿者數量逐年遞增,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的志愿者們最樂于參與的志愿服務領域之一。
北京生態環境公益大使、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李楊薇向廣大市民發出“減污降碳為美麗北京加油,綠色生活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倡議,主要內容有: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呵護自然生態、參加環保實踐等多個方面。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中心主任張立新介紹,北京是超大型城市,從污染防治攻堅到減污降碳協同,需要全社會的深度參與。
“每一個人的改變也許是微小的,但是將兩千多萬人的改變匯聚起來則是巨大的,這種改變必將換來北京生態環境的更大改善,我們每一個人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也將更快地成為現實。同樣,綠色生活帶來的改變不僅僅體現在對生態環境的改善上,節約節省的是資源,減少了浪費和不必要的支出,綠色生活,低碳出行更是有益于身體健康。”張立新說。(記者:衛萌萌)
隔離不隔愛 溫暖一直在
疫情防控期間,在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南昌路街道六冶社區的每個小區里,總有些不停忙碌的人,在社區疫情防控中,他們是默默無聞的勇士,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用自身的點點微光,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守護著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
身邊有我 我是你的“家人”
“您剛從外地老家回來,一個人居家隔離,一定要有個好心態,不要害怕,這只是暫時的,14天后沒有發燒、胸悶、咳嗽等癥狀,就會解除居家隔離。您可以看看電視、聽聽音樂,放松放松心情,需要什么隨時給我們打電話,只要我們能做到,一定盡全力?!边@是南昌路街道六冶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日常,每天都通過電話、微信與居家觀察人員保持聯系,及時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況及生活情況。在有需必幫的同時,還要更多地給予他們心理上的關愛,隔離但不隔愛。
買菜有我 替社區居民“逛街”
“大姐,早上好,蔬菜是新上的貨嗎?”“又來幫居民買菜呀,你看,這茼蒿多鮮亮,還有鹵水豆腐、土豆粉都是新上的?!薄?/p>
這些是每天清早都能聽到的對話,隨著節假日的到來,返洛的居民特別多,代買蔬菜成了社區工作人員每天清早的“必修課”。
“米、面、油還有多少?消毒用品庫存充足嗎?需要什么東西直接發在微信里就行了?!鄙鐓^工作人員一邊查看清單,一邊詢問。在隔離期間保證居民生活所需,已成為社區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快遞有我 我是“快遞小姐姐”
近段時間,居民打開門會發現,送快遞的“小哥”已變成社區居委會的小姐姐,從第一位居家觀察人員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就兼職快遞員,給社區居家隔離的返洛人員送快遞。
為保障居家隔離人員在家“宅”得安心、舒心,為了細化服務,六冶社區按網格劃分,成立網格服務小組,每天將居家觀察人員網購的貨物一一收取后,挨家挨戶送到家門口。從剛開始送快遞時的忙亂到現在的井然有序,他們在送快遞中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聯、總、派”三步工作法,即“聯系居民、匯總信息、及時派送”的工作流程,熱情為居家觀察人員做好生活物資派送服務,用心做到隔離但不隔愛。
門外有我 請您安心居家隔離
為了幫助居家觀察人員開啟居家生活模式,只要居民有需求,只要網格服務小組能幫忙的,社區工作人員都盡心盡力做好服務。
為了幫家住5號樓的一位居家觀察居民充上燃氣費,社區工作人員往返一個多小時,滿頭是汗,沒有一點怨言。代繳水費、代扔垃圾、代為跑腿……這些事情對社區工作人員來說似乎已習以為常,幫居民做好服務成了他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社區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是阻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線。六冶社區還有更多的“生活服務員”,上門服務的腳步從不曾停歇,在這個抗疫的特殊時期,他們無私忘我、負重擔當,用專業和熱心,做好居民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用繁忙的腳步丈量落實返洛居家隔離人員的后勤保障,用熱情的服務溫暖著居家隔離人員的心。(通訊員:余美艷)
紅燕先鋒隊 志愿服務有擔當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荔湖街道成立于2019年9月,是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上的重要節點。這里區位交通優越、產業基礎扎實、服務設施優質、文化底蘊與生態文明交相輝映,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到此工作生活。截至2022年5月,荔湖街道共有外來人員約2.3萬人。
大量外來人員為荔湖街道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而能否讓他們與本地社區居民充分融合,能否讓他們在此安居樂業,則是對荔湖街道為民服務、基層綜合治理等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檢驗。為了促進外來人員實現“小社區、大融合”,荔湖街道于2022年3月成立“荔燕融合家園”。
“荔燕融合家園”是荔湖街道與廣州市增城區樂眾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運營的來穗融合試點項目,擁有3名專業社工?!袄笱嗳诤霞覉@”自成立以來,結合本地外來人員的特點與需求,為外來人員提供政治、文化、經濟、生活等全方位的融合服務,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紅燕先鋒黨員志愿隊伍,助力來穗融合服務。
抗疫一線排頭兵
“好的,我已經報名了!”
“我也報名!”……
街道深夜發出的全民核酸檢測招聘志愿者通知,卻仍然有眾多志愿者們踴躍報名,他們有的是熱心居民,有的是高校學生,有的是外來人員,他們都有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
為響應疫情防控工作,同時進一步深化外來人員社會融合,帶動外來人員參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2022年5月4日,荔湖街道綜合服務中心(來穗組)聯合荔燕融合家園組織了紅燕先鋒黨員志愿隊。這支隊伍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支援荔湖街道錦繡半山、金馬香頌居、碧桂園嶺秀苑、荔城花園等7個核酸采樣點檢測工作,有效緩解了核酸檢測人手短缺問題。
自組織開展抗疫志愿服務以來,來穗黨員張錫明在疫情面前,沒有一點猶豫,立刻投身防疫志愿服務工作。在核酸檢測抗疫一線中,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他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出現在崗位上,積極配合防疫工作部署,協助維護核酸點秩序,耐心熱情地為居民進行解答指引等。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堅守到最后,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將防控工作落到實處。
來穗學生小林,是一名預備黨員,她獲悉防疫志愿者招募信息后,立即報名參與,放棄休息時間,在課余時間用實際行動支持社區的防疫志愿服務,她的主要任務是在核酸采樣點里維護現場秩序,提醒居民佩戴好口罩并保持一米距離,協助現場采樣工作有序進行,“這將是我人生中難忘的一次歷練?!?/p>
在這場戰“疫”中,來穗黨員及來穗志愿者用實際行動踐行責任擔當,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更多外來人員、本地居民提供服務,發揮更多的光和熱,共同營造“平安舒適又和諧、平等友善互關懷、社區活動齊參與、溫馨幸福共分享”的和諧社區。
“一老一小”守護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部分外來人員既作為來穗小孩的父母,又作為來穗老人的子女,“一老一小”的健康安全、親密陪伴始終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需要的融合服務之一。為協助外來人員撐起事業同時也能兼顧好家庭,紅燕先鋒黨員志愿隊協助開展來穗長者關懷服務活動、來穗融合親子活動、親子繪本服務活動等。
志愿者姚婉珊是一位熱愛親子繪本的媽媽,她得知社區每周晚上都會開展親子繪本融合活動,便立即響應報名參與,早早來到活動場地,用心打點布置,在活動中陪孩子們一起讀繪本,做手工。志愿者表示開心陪伴孩子之余,還能提升專業能力,與孩子一起成長。
以非遺文化傳統手藝為媒介,搭建外來人員與本地人員的互動平臺。紅燕先鋒黨員志愿隊伍中的何丹鳳,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為社區來穗居民開設剪紙體驗活動,為外來人員講述剪紙技巧,一張紙紅紙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蝴蝶”,深受外來人員的喜愛,既豐富了外來人員的精神世界,又促進了彼此間的互動交流。
為建設和諧、和睦的家庭環境,讓來穗家庭父母與子女更好地溝通,荔燕融合大學堂定期開展父母專題課堂,內容有專題講座、父母讀書會、繪本媽媽培育等,學習形式采用互動工作坊,讓來穗家庭父母照顧好自己,同時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需要。
紅燕先鋒黨員志愿隊目前共有黨員和群眾志愿者100多人,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20多場,荔湖街道通過黨員帶領群眾,助力外來人員參與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從而幫助和促進外來人員更好地融入社區。(通訊員:何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