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
夜間照護服務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居家養老“24小時服務鏈”日臻完善,更多精細化服務送到了老年人身邊、床邊、手邊;農村失能特困老年人在有專業護理能力、有醫養結合條件的機構得到集中照護,晚年生活有保障更有質量;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逐步融入養老服務,老年人過上了智慧養老生活,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多項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養老服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拓展到面向全體老年人服務,從機構集中照料到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從政府公辦為主到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從居家適老化改造到智能化服務走進千家萬戶,一幅幅“老有頤養”的幸福畫卷正在全國各地徐徐展開。
夯實根基: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盛夏時節,上海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綠蔭蔥蔥、鮮花盛開、景色宜人。早上8點,福利院的花園里傳來陣陣音樂聲。樹蔭下,精神矍鑠的老人們有的在彈琴唱歌,有的坐在長椅上聊天,悠然自得,笑容洋溢在每一位老人的臉上。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交響曲正在這里奏響。
上海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讓老人們聚在一起享受美好時光。
“住進福利院前,擔心離開家人后沒有朋友,沒有人說話,住進來后覺得老年生活有滋有味。”今年已經90歲的羅爺爺在福利院認識了很多朋友,還學習了繪畫、茶藝、智能手機使用等技能,培養了很多興趣愛好。如今,羅爺爺成了福利院里的“人氣王”。
楊浦區社會福利院里的老年生活,正是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的生動寫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家發展全局和億萬百姓福祉出發,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密集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民政部等部門積極跟進,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到《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部署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具體工作任務,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一系列戰略部署, 為億萬老年人老有所養繪制了宏偉藍圖。
修訂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施行,養老服務第一次納入國家法律;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首次從國務院層面部署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2013年,被稱為中國養老服務“元年”,全面開啟了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征程。
2014年9月,財政部、民政部、全國老齡辦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 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的通知》。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要求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和失能老年人的補貼制度。近年來,各地已普遍建立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和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基本實現省級層面全覆蓋。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老年人補貼制度惠及3666.5萬名老年人。
2019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系列有力政策措施,直指為養老服務打通“堵點”、消除“痛點”,讓老年人及其子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要求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群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部署了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等9方面具體工作任務……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初步確立了以法律為綱領、國務院政策文件為基礎、部門專項政策和標準為支撐的制度體系,指引養老服務工作在正確軌道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就。
處處可及: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持續提升
上午10點左右,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的友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趙玉珍老人正在做早操。作為一名全托老人,她不僅吃住都在這里,每天還和其他老人參加中心組織的各種休閑娛樂活動。
友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是成都首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內設健康評估室、康復室、養老房,能為社區內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助餐、助浴、醫療等日間照料和托養服務。
趙玉珍老人在家門口享受的一站式服務,得益于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推行。不只在成都,2016年以來,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先后在全國203個地區開展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各試點地區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優質貼心的養老服務中樂享晚年。
從日間到夜間,各地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完善居家養老“24小時服務鏈”,護航老年人晚年幸福。
2020年10月,江蘇省蘇州市舉行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啟動儀式。
2020年,江蘇省蘇州市啟動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建設,依托有資質的服務機構,將照護服務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填補夜間時段居家“類機構”專業照護服務空白。家庭養老夜間照護不僅為老年人提供起居照料、精神陪護、應急處理等基礎服務,還可以滿足家庭保潔、代買代購、臨床護理等個性化服務需求。
家住蘇州市古里鎮的吳女士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吳女士的父親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每天還需要靠導尿管排尿,母親患有老年癡呆癥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因長期照顧失能的父母,吳女士身心俱疲、壓力很大。在得知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的消息后,她立即提出申請。有了夜間照護服務人員的幫助,父母得到了更加專業的照護,吳女士的壓力也大大減輕。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在我國,包括吳女士父母在內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有4000萬人。近年來,各地瞄準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失能失智長期照護等方面,推陳出新,精準對接老年人服務需求,探索出了“新路子”。
浙江省杭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有序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將養老床位“搬”進家;北京市豐臺區開展給失能、失智老年人看護者“放個假”的“喘息服務”;上海市長寧區推動老年認知障礙分級照護體系建設,提升大城市養老的溫度。
目前,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我國養老服務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6萬個、床位812.6萬張。
回應期待:晚年生活有“里”更有“面”
走進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處處可見智能化設施:智能體檢設備、遠程醫療、智能家居展示、智慧餐廳、實時顯示線下家政服務進展的電子屏……
“奶奶,您今天身體怎么樣?可以下床了嗎?有什么需要隨時聯系我們……”在虛擬養老院調度指揮中心,話務員于倩正在通過遠程視頻連線,了解老人身體狀況。營養餐準時配送上門、全科醫生定期巡診到家、智能傳感器實時收集老人體征數據……一座沒有圍墻、沒有床位的虛擬養老院讓老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四大領域的150多項服務。
2009年12月,城關區創建由政府主導、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虛擬養老院,依托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巴ㄟ^虛擬養老院的‘信息服務+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平臺以及‘智能養老信息化’管理平臺,我們能及時掌握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信息等,為他們準確地提供定制服務?!背顷P區虛擬養老院院長秦田田說。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調度指揮中心。
作為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之一,城關區虛擬養老院是我國智慧養老快速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目前,民政部等部門已開展了五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工作,共評選出202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342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86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
上海市楊浦區積極推動“數字化養老院”建設,利用物聯網和無線傳感技術,對老年人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和風險防控;河南省鶴壁市以建設5G試點城市為契機,構建市、縣(區)、街道、社區四級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湖北省武漢市探索“虛實互通、家院互融”的“互聯網+居家養老”新模式……信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正走進千家萬戶,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街道西峰寺社區的陳奶奶,今年73歲,患有心臟病、風濕等多種疾病,走路不太利索,生活很不方便。適老化改造實施后,她家的臥室換上了智能燈,浴室配備了洗澡椅,地面鋪了防滑墊,馬桶旁安裝了扶手等,同時還新添了折疊輪椅和助步器,生活安全系數大大提升?!案脑旌蠓奖愣嗔?,上廁所、洗澡更安全了,改造花的錢,都是政府出的?!标惸棠陶f。
為進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2020年,民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2022年,《關于推進“十四五”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發布,提出“十四五”時期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
如今,適老化改造在全國各地加速推進,居家養老更有質量、更有溫度。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等地將改造對象范圍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或者低收入群體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根據改造項目內容,補貼標準達到每戶1000元至1萬元。
補齊短板:愛老護老暖流持續涌入農村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能夠安享晚年?!苯魇∨d國縣田莊上養老中心的郭爺爺感慨地說。多年前,郭爺爺不幸患上腦梗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身邊無人照料。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郭爺爺被送到田莊上養老中心集中照護,接受專業治療和康復訓練,身體逐漸恢復,精氣神也足了。
郭爺爺所在的田莊上養老中心不僅內設一級綜合醫院和中醫理療館,還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入院老人床前就能看診。為了讓更多失能特困老年人過上有尊嚴、有質量的生活,興國縣將農村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到有專業護理能力、有醫養結合條件的機構進行照護。對照護失能特困老年人的養老中心,該縣在撥付生活供養補貼和護理補貼的基礎上,每年還會根據失能特困老年人人數增加集中照護經費。
針對特困老年人,民政部推進分散供養與集中供養相結合,確?!捌綍r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371.7萬名老年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中午時分,山東省莒縣店子集街道城口村的李奶奶和郭奶奶一如往常,來到幸福院,一見面,老姐倆就手拉手聊起了天。寬敞明亮的餐廳內,志愿者為老人們盛上熱氣騰騰的飯菜,老人們吃著飯、聊著天,其樂融融。
幸福院還設有休息室、棋牌室。午飯后,老人們相約在這里休閑娛樂,幾位老人專注地下著象棋,旁邊不時傳來打牌的喝彩聲。老奶奶們圍坐著話家常,歡聲笑語在屋子里回蕩。
近年來,莒縣按照“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探索建立起“自我保障、子女贍養、社會資助、政府補助”相結合的長效運營機制,滿足老年人的就餐和精神呵護需求,真正讓農村幸福院成為老年人的幸福家園。
“從2014年起,省級設立養老服務專項資金,將農村養老服務設施作為重點支持領域,對每張新建敬老院護理型床位補助8000—12000元,對每個農村幸福院補助6萬元,支持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鄙綎|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宋坤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敬老院895個、農村幸福院11633個,發展農村助老食堂5696個。
為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不離村的愿望,自2019年起,民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實施為期三年的農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重點支持各地改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條件,完善失能照護設備配置,推動形成布局科學、配置均衡、服務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網絡。
此外,農村互助養老、留守老年人探訪關愛等服務普遍開展,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實現了省級全覆蓋。在河南省新縣戴畈村,當地精選素質高、人品好的留守婦女成立孝心護理員團隊,為本村老人提供上門服務,形成了一支具有鄉村特色的養老服務團隊。
提質增效:夕陽事業煥發朝陽活力
午飯時間,不少老人陸續來到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取餐,開始享受美好的午餐時光。飯菜有葷有素、軟糯可口、健康營養又方便劃算,老人還可以根據個性化需求定制餐食。連同30名行動不便、享受送餐上門服務的孤寡老人,中心共為約180名老人提供長者餐。
目前,這樣的長者飯堂,廣州市已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易利華介紹,“近年來,廣州市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市場力量發展養老服務。全市75%的養老床位、98%的養老服務綜合體、97.5%的長者飯堂、95%的生活照料服務由社會力量提供,社會力量已成為廣州市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力量。”
廣州市黃埔區的老人們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飯堂用餐。
養老服務業既是涉及億萬群眾福祉的民生事業,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為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我國出臺多項政策予以大力支持。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通過降低準入門檻、精簡行政審批環節、改進政府服務等舉措,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積極性。2019年,民政部相繼印發《關于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放寬養老服務市場準入。
去年以來,山西省太原市通過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提供運營補貼等措施,吸引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養老服務中來。目前,全市已吸納近百家餐飲企業和物業公司,投入社會資本1.26億元參與社區食堂建設,總體建設面積達到5.2萬平方米。
筑起好巢穴,引來“金鳳凰”。隨著各項政策的推動和市場環境的優化,養老服務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有效擴大了服務供給,提升了服務質量。
讓養老服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規可遵。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的同時,相關配套政策法規也要加速跟進。近年來,民政部聯合相關部門就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安全管理、綜合監管等打出“組合重拳”,推動養老服務朝著規范化、標準化的方向不斷邁進。
——用標準化引領高質量發展。民政部聯合國家標準委印發《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確立了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框架?!娥B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劃定了養老服務機構的安全“紅線”,明確了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基準線”和“等級線”。
——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2021年11月開始,民政部在全國民政系統開展非法集資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今年4月,由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牽頭,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等12個成員單位聯合開展為期半年的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拉開帷幕,全國民政系統迅速響應、協同發力,全力推進宣傳教育、依法打擊、整治規范“三箭齊發”,依法打擊養老服務詐騙違法犯罪,規范整治養老服務涉詐亂象問題,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牢牢守住養老機構安全底線。2017年起,民政部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為期四年的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排查近4萬個養老機構,整治服務隱患42萬余處。2020年,啟動實施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進一步加大養老服務領域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去年,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推進養老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指導意見》,加強行業監管部門和綜合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推進部門協同監管常態化。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養老服務領域硬招實招不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構建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億萬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美好愿景正逐步變成現實。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記者: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