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安徽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

時間:2022-08-3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閆 潔 蘇天真

“叮鈴鈴……”7月6日21時,安徽省滁州市鳳陽居家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呼叫平臺響起了急促的電話鈴聲。在工作人員接通電話的同時,電腦屏幕上自動彈出了來電信息:“袁某,82周歲,居住地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特困人員,患有心臟萎縮……”原來是當晚袁爺爺覺得身體很不舒服,趕緊撥通服務中心的電話求助。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迅速趕到老人家中,袁爺爺得到及時救助。

近年來,安徽民政系統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統籌各類救助,編密織牢保障網,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夯實精準救助確保“兜住底”

“多虧了好政策,大大減輕了家里的負擔。村里還給發了4000元‘救急難’救助金,生活困難得到緩解。”家住五河縣小溪鎮趙莊村的張站鋼逢人就夸黨的政策好。

張站鋼一家四口,妻子、女兒、兒子均患尿毒癥多年。雖然四人都被及時納入低保等救助,但家庭日常用藥及康復支出仍然較大,生活全靠張站鋼務工所得維持。今年,受疫情影響,張站鋼外出務工受限,讓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鎮民政辦了解情況后,按規定為他家申請了臨時救助等多項幫扶政策。村委會也給他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讓他有了穩定收入。現在,張站鋼家的生活逐步穩定。

近年來,安徽民政系統扎實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救助體系。在政策保障方面,修訂完善低保、臨時救助操作規程及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等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進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至鄉鎮(街道)。目前,全省共有95個縣(市、區)、1210個鄉鎮(街道)實現審批確認權下放。此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推進“物質+服務”救助方式;完善購買特困人員住院護理險等社會救助工作。

各地社會救助改革也亮點紛呈。六安市民政局建立村(社區)“救急難”互助社等群眾性自治組織,通過政府投入、集體經濟支持、社會捐贈等方式,化解群眾急難問題;規范互助社資金的籌集運行機制,優化工作流程,賦予村(社區)自主權,提高救助效率。目前,六安市的做法已在全省推廣,全省共成立“救急難”互助社3832個,籌集資金4555.22萬元,實施救助6509人次,發放救助資金798.86萬元。

強化主動作為確保“兜準底”

來安縣新安鎮東門社區居民周名國于今年上半年因重病住院治療,個人支出醫療費數萬元。正當他犯愁時,溫暖“不期而至”:鎮政府和社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幫他申辦了4000余元臨時救助和9000余元醫療救助。

今年6月,相關工作人員在縣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中查看到周名國因病支出過大的預警信息后,及時反饋給鎮民政科。社會救助協理員立即攜帶相關申請材料到周名國家中,在完成家庭經濟狀況和剛性支出等核查后,現場為其辦理了臨時救助事項,對醫療救助等事項則通過“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信息系統轉至縣醫保局,按程序辦結。

安徽民政借助社區網格化和社會救助信息化兩張網,精準救助遇困群眾,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及時送到群眾心中。為進一步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安徽民政著力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和數據庫。目前,省級平臺軟件開發已完成,與江淮大數據平臺成功對接,正在匯聚各相關部門信息數據。各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按計劃全力推進。今年,省民政廳實現了與省級26家商業銀行數據共享,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更加精準高效。截至6月底,安徽共發放低保金57.3億元、特困供養金16.8億元、臨時救助金1.14億元。

完善救助格局確保“兜好底”

今年78歲,家住合肥市蜀山區高劉街道的康家友老人有兩兒兩女,小兒子因智力殘疾被納入特困供養。但街道在幫助康家友申請低保時,發現老人的收入超過了低保標準,不符合條件。一時間,老人情緒十分激動。為了做好解釋工作,街道、社區通過困難黨員慰問、節日慰問等方式給康家友送去溫暖,并引導社工經常走訪,陪老人聊天,幫老人與外地孫兒視頻連線,漸漸化解了老人心中的疙瘩。

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安徽民政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推動“黨建+社會救助”工作,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和“情滿江淮 共享小康”社會救助品牌創建活動,不斷筑牢民生底線。銅陵市引入與我同行愛心協會等社會組織,為急難對象提供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等服務,讓救助更有溫度。合肥市包河區包公街道與安徽樂邦慈善基金會自2017年就攜手建立“救急難”專項基金,引入專業社工機構,根據救助對象的特點開展危機介入、精神關懷、鄰里支持、社區參與等服務,使社會救助服務向專業化發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安徽民政還充分發揮急難救助制度效能,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不斷健全組織體系、完善救助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切實筑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保障網。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