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三湘新風拂面來 文明祭掃更清明

時間:2022-04-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銘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連日來,湖南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清明祭掃工作,推進清明祭掃與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緊密結合,與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緊密結合,與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緊密結合,引導群眾在文明祭掃中感受黨史偉力、弘揚優良家風、推進移風易俗,讓這個清明更“清明”。

據統計,全省今年清明節開放祭掃的殯葬服務機構134個,共接待實地祭掃群眾61.55萬多人次,較去年減少51.7%;僅3天假期,網絡祭掃就達386萬多人次,較去年增長了208.2%。

平安祭掃助力防疫

在今年慎終追遠、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時刻,適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湖南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繃緊疫情防控之弦,以更加文明的方式慎終追遠、助力防疫,是今年湖南清明節期間的主題。各地建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祭掃工作機制,在聯防聯控機制指導下制訂清明祭掃工作方案,壓實屬地責任和監管責任,避免了簡單化、一刀切。

“您好,請您戴好口罩,掃描一下場所碼,出示您的健康碼和行程碼,麻煩您測量一下體溫……”連日來,在常德市萬金陵園入口處的人車分流雙通道,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不停地提示前來祭掃的群眾,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文明祭掃。為了方便群眾祭掃,陵園內還設置了兩個便民服務點,免費為群眾提供茶水、雨傘、輪椅等。

陶維是長眠于湖南革命陵園的七位消防烈士之一。近日,72歲的陶富海老人用手機打開英烈云祭掃平臺,輕點“獻花”按鈕,表達對兒子陶維的思念。他說:“雖然很想到兒子墓前祭掃,但作為烈士家屬,應該守護兒子維護黨和人民利益的初心,積極響應疫情防控要求,就在線上祭掃了。”

心中有情,不分遠近。為防止人流扎堆聚集,各地公墓還推出了“代客祭掃”服務。祁陽市觀福園公墓工作人員將祭掃過程以照片、視頻等方式向家屬反饋。4月6日,遠在廣東的楊女士委托墓園工作人員代為祭掃后很是感激,“你們在這個特殊時期推出貼心服務,讓我們寄托哀思,彌補了不能現場祭掃的遺憾。”

為了確保清明祭掃工作安全平穩有序,湖南省民政廳還聯合省文明辦發出安全文明綠色祭掃倡議書,優化“云上清明”網絡祭掃服務平臺功能,并組織開展為烈士獻花、為親人建紀念館等個性化、溫情化服務活動。還充分發揮全省43.57萬個“村村響”大喇叭和應急廣播的獨特作用,對清明安全、健康、文明祭掃和疫情防控精準發聲,引導廣大群眾科學抗疫、平安祭掃。

緬懷英烈汲取力量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湖南是一片紅色熱土,“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今年清明節期間,人們或通過“云端”祭奠英烈,或來到烈士陵園、紀念館敬獻鮮花、聆聽紅色故事,在英烈的光輝事跡和崇高品格中汲取力量、繼往開來。

這幾天,在“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廣大群眾自發到這里緬懷革命先烈、學習紅軍精神,大家駐足在“半條被子”的雕像前,用敬獻鮮花和重溫入黨誓詞等方式,牢記黨的為民情懷。“半條被子”主人公徐解秀的孫子朱小紅說:“我從小就聽奶奶講‘半條被子’的故事,‘聽共產黨的話,跟黨走’成為了我們的家訓,也影響了幾代人。受老一輩人的影響,幾十年來村里家風民風村風一直非常正,村民積極進步、愛黨擁軍的傳統沒有丟。大家都踴躍參軍入黨、跟黨走,珍惜共產黨給我們帶來的好日子,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

“坡再陡,也要登上山,那里有抗日紀念塔,我雖然81歲了,還是要跪拜。”衡陽文史研究專家蕭培近日在微信朋友圈里寫道。到抗戰紀念碑前緬懷追思抗戰英烈,老人堅持了20多年。為了還原衡陽保衛戰這段歷史,蕭老自1984年開始收集、整理、實地考察,研究衡陽保衛戰,先后完成了5本專著。他說:“就是要讓更多人知道腳下這片土地曾經遭遇的苦難,激勵大家奮發圖強。”

湖南各地還紛紛舉行“清明網上祭英烈”活動,號召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加網絡祭奠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邵陽市第十六中學學生郭子菁寫下這樣的留言:“正是有無數先烈的奉獻犧牲,今天的中國才能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你們是中國的脊梁,致敬!”

宣傳走心更聚民心

緬懷先人,重心勝形。今年,湖南持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開展清明文化主題宣傳月活動,弘揚節儉文明辦喪、綠色低碳祭掃理念,引導群眾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變到傳承優秀精神文化上來。

據介紹,主題宣傳月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圍繞清明祭掃創造花鼓戲、歌曲等作品43個,湖南省殯葬協會還推進百館、百園聯動,倡導全省近100家殯葬服務機構捐贈節地生態骨灰安葬(放)設施產品247個,舉辦遺體追思會、告別會和安葬儀式128場。

清明是一個“傳承”的日子。湖南省民政廳推進清明文化與家德家風文化緊密結合,在主流媒體上持續開展“清明思親 家風傳承”主題宣傳,系統講述左宗棠、周敦頤、魏源、胡林翼、王船山等湖湘名人家風及后人在祭掃中傳承家風的故事,引導群眾在清明祭掃中追憶先賢、弘揚家風,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4月1日,還與省文明辦等部門聯合舉辦“山河清明 一脈‘湘’承”清明文化節,通過云直播、H5、宣傳展板、原創節目等形式,系統講述黨史中的清明、家風中的清明、家國中的清明、民俗中的清明、舌尖上的清明、詩韻中的清明等故事,大力推進清明節文化振興,當日觀看直播的人數達到360多萬人次。

宣傳走心,讓文明祭掃拂面三湘,更聚民心。在藍山縣,通過獻一束鮮花、植一株松樹的形式,讓綠色祭掃成為風尚。在長沙縣江背鎮,組織志愿者開展“鞭炮換鮮花”文明祭掃勸導行動,引導居民增強移風易俗、綠色祭掃的觀念和行動自覺。在溆浦縣舒溶溪鄉,鄉村干部、黨員簽訂文明祭掃承諾書,做文明新風的踐行者和傳播者。在沅江市,紅白理事會“理”出文明新風尚,引導群眾厚養薄葬、喪事從簡、集中安葬。該市新灣鎮橋北村村民廖正輝說:“我很認同厚養薄葬的觀念,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不僅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還宣傳了疫情防控知識,我們今年過了一個綠色、文明、健康的清明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8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