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榆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志凌
為有效應對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近年來,吉林省通榆縣積極探索構建并全力推進符合農村實際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以農村養老服務大院為載體,以“食、文、康、德”為服務內容的“一體四養”農村養老模式。
建陣地 組隊伍
2017年以來,通榆縣整合投入各類資金400余萬元,通過新建或依托符合條件的農村場所改建等方式,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性農村養老服務大院22個。發動村黨員干部、包保部門干部以及志愿者三支隊伍,為老人提供持續服務。
通榆縣還結合農村養老實際需求,因地制宜設置服務內容、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增強養老服務的科技與信息化支撐,力爭用2—3年時間,新改擴建農村養老服務大院80個,達到行政村覆蓋率62%的基本目標。
優服務 提質效
通榆縣以農村養老服務大院為載體,整合“孝老餐廳”“紅色博物館”“一村一景”“愛心超市”等服務功能,逐步建立“一體四養”農村養老模式。
共建“食養”。2021年,為滿足農村老年群體的多樣化服務需求,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吃飯難題,創建了“孝老餐廳”,為農村70周歲及以上失能半失能、空巢、留守老人提供服務。截至目前,全縣開辦運營“孝老餐廳”18家,與農村養老服務大院陪醫送藥、代購物品等服務互為補充,有力保障了農村生活困難老年人飲食健康安全。
探索“文養”。2021年以來,通榆縣將農村養老服務大院與地方歷史、文化設施相結合,依托蘇公坨鄉華安村正在建設的“紅色博物館”,著力打造“紅色養老服務大院”。充分發揮老黨員、老戰士、老干部、老教師、老勞模等作用,講解村屯發展史、紅色歷史,激勵后輩奮發圖強,在滿足老人精神需求的同時,豐富老人生活,增強他們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打造“康養”。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行動,通榆縣打造了“一村一景”“文化小廣場”“休閑農家樂”等鄉村休閑旅游特色景觀。向海鄉回民村、十花道鄉光輝村文娛景觀旁就近選址建設農村養老服務大院,擴展老人健身鍛煉、休閑娛樂空間,通過組織開展廣場舞、東北大秧歌、棋王爭霸等活動,引導老人忙起來、動起來、樂起來。
構建“德養”。通榆縣提檔升級“愛心超市”,以“小積分”激活“大德治”。雙崗鎮長青村等部分“愛心超市”設在農村養老服務大院內,老人們通過相互照料、積極參加公益和村屯環境衛生治理等活動獲得積分,使用積分可以兌換商品。通過農村養老服務大院這個載體,“愛心超市”漸漸成為“美德銀行”。
強保障 促落實
通榆縣通過三項舉措持續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為健全完善“一體四養”農村養老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政策支持。結合實際積極落實惠老優待政策,通榆縣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公辦養老機構布局調整實施方案》《關于實施養老機構運營補貼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為全縣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資金保障。通榆縣合理運用省民政廳福彩公益金、養老服務資金和縣級土地資源建設農村養老服務大院。通過發展產業、“三資”清理清收等措施,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為農村養老服務大院運轉提供強有力的經濟保障。
強化供給。持續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關懷力度,將老年人優待政策納入全縣民生工程建設,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專門開發設立“孝老公益崗”,為精細化管理提供人員保障。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發放各類補貼資金8321.5萬元,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制度得到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