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川
為全面貫徹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全過程,根據《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近日,青海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青海省“十四五”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緊緊圍繞青海實際,著力在養老服務發展難點、堵點問題上求突破,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
突出四個聚焦
注重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
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準養老服務發展的方向,堅持青海人的養老問題靠青海方案解決的戰略定力和堅定信念,明確了未來五年全省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發展的指導方針。
聚焦“一優兩高”青海發展戰略,《規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提出未來五年全省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的發展思路。
聚焦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導向,《規劃》把握全省中長期人口老齡化趨勢,統籌考慮老年群體與社會成員、老年期與全生命周期、老齡政策與公共政策的關系,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系統整體推進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發展的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聚焦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堅持問題引領、突出重點,銜接相關規劃,細化了“十四五”時期全省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指標。
堅持三個結合
注重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
堅持組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規劃》提出,強化各級黨委政府落實規劃的主體責任,形成老齡工作合力;支持各類主體擴大普惠型服務,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會。
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規劃》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建立高原特色養老產業項目平臺,促進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級,推動“互聯網+養老服務”發展等內容,充分發揮老齡和養老工作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規劃》提出,加快補齊農牧區養老服務短板、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推進養老機構布局調整、完善老年健康體系等具體任務,促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由注重硬件建設向建管并重轉變,由無差異服務向個性化、精準化服務轉變,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推動三個創新
注重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
在完善政策制度體系上求創新,《規劃》從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完善養老服務人才激勵政策等七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加強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政策創制的主要內容。
在以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上求創新,《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深化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公辦養老機構三項改革任務。通過改革舉措不斷破解事業發展中的難點、堵點問題,進一步強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能,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更多“青海樣本”。
在發展理念模式上求創新,《規劃》提出,探索推廣“老少同樓”模式,創新推動資源整合服務統籌;開展“養老護理員進家庭”“家庭照護床位”“社區老年人康復輔助器具租賃”“養老服務聯合體建設”“志愿服務進醫院”等試點工作,不斷提升供給能力,拓寬發展路徑,為老年人提供更有效率,更有溫度的服務。
體現青海特色
注重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相統籌
針對青海省農牧區地廣人稀,服務半徑大的實際,分層分類推動養老服務發展,《規劃》提出,構建農牧區養老兜底保障體系,加強農牧區養老服務能力建設,開展農牧區老年人長效關愛行動等具體任務,為建設布局完善、功能互補、統籌銜接的縣、鄉、村三級農村牧區養老服務保障網提供了支撐。
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建立高原特色養老產業平臺,《規劃》提出,構建海東市、西寧市沿湟水河旅居養老等新興業態;依托青藏高原自然和民族特色人文資源,發展宜游宜居宜養的高原健康養老產業;開展高原低氧環境下人體生理變化研究,轉化高原環境健康有利的研究成果;研發生產青藏高原綠色有機產品等舉措,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養老產業。
結合全省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實際需求,擴大充實為老服務人才隊伍,《規劃》提出,推動城鎮和農村養老服務需求與城鄉富余勞動力供給有效對接,加快脫貧地區農村勞動力向養老服務人員的有效轉移;做好掌握本地區民族語言的少數民族養老服務人員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具有青海民族特色的養老服務隊伍建設。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