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中山市社會救助從“人找政策”轉向“政策找人”

時間:2022-02-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家住廣東省中山市三角鎮的楊偉枝患病后,每月需支出1000多元的醫療費用,2名子女正在讀書,家庭經濟困難。中山市通過相對困難群眾每月定期數據比對發現他家情況后,安排鎮民政部門入戶調查核實,協助其申請了臨時救助,之后經再次入戶綜合評估,將其家庭納入低保,有效保障了一家人生活。

主動發現群眾困難并給予救助,是中山市自2021年建立相對困難對象主動發現及精準救助幫扶長效機制帶來的變化。通過推動部門間業務數據互通共享,中山市11個部門及各鎮(街)建立起每月定期數據比對機制,根據數據重疊強度,主動篩選發現除民政兜底保障對象以外的其他相對困難對象,及時給予精準救助,推動社會救助從“人找政策”轉向“政策找人”。

健全完善分層分類救助制度

近年來,中山市不斷提高困難群眾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

2021年,中山市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1100元提高到1120元;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從每人每月1101元—1650元調整為1121元—1680元;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從每人每月1760元調整為1792元。截至2021年12月,該市共有低保對象3116戶6136人,全年發放低保金8595萬元;市、鎮兩級共向6401人次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金1655萬元。

同時,進一步健全分層分類救助制度。修訂出臺了《中山市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實施辦法》,保障范圍覆蓋本市戶籍家庭中的省內成員。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全面落實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綜合評估認定制度,放寬審核認定條件,將因病、因殘、因學等支出型困難家庭納入保障范圍。完善漸退制度,切實保障退保家庭平穩過渡。完善急難救助制度,修訂出臺《中山市臨時救助實施辦法》,加強急難型臨時救助,實行先行救助后補手續;對支出型臨時救助進一步規范審核審批程序。

中山市還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群眾有困難時,可由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并根據救助對象困難程度分類實施普通臨時救助、小額臨時救助或特殊臨時救助。

主動監測發現相對困難群眾

2021年,中山市制定出臺相對困難對象主動發現及精準救助幫扶長效機制,通過全市各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全面摸底排查相對困難對象,建立相對困難對象數據庫,進行動態監測、定期更新、精準幫扶、多層救助。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相對困難對象主動發現及精準救助幫扶長效機制,對幫扶對象進行了科學識別與精準界定。相對困難對象是指未達到中山市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條件,但由于醫療、教育、住房、災害、意外事故等因素,導致家庭必要支出較高,或由于失業、患病、殘疾、無勞動力或弱勞動力等因素,導致家庭收入較低,在基本生活、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相對困難對象主動監測范圍為在該市近一年內享受過或正享受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援助、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困難職工幫扶救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臨時救助等政策的對象。

市民政部門通過與市法院、檢察院、人社等11個部門及各鎮(街)建立每月定期數據比對機制,根據數據重疊強度,主動篩選發現除民政兜底保障對象以外的其他相對困難對象,建立相對困難對象數據庫。之后,由鎮(街)民政部門組織入戶調查核實,采集相對困難對象家庭情況,及時了解并詳細記錄其家庭在基本生活、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困難,建立信息臺賬,并協助相對困難對象家庭提交基本生活救助、專項救助申請。

多部門協同綜合救助

54歲的杜錦軒家住中山市西區街道,妻子肢體殘疾,兒子是精神障礙患者,經濟來源主要靠杜錦軒和女兒的工作收入。2021年,一場意外導致杜錦軒和兒子受傷,產生了較高的醫療費用。中山市主動發現機制監測到他家的醫療情況后,經過入戶核查,確認其不符合低保等救助條件,由街道和市紅十字會給予了臨時救助。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主動發現的困難群眾實際情況,中山市實施分層分類救助。對符合低保、低收入、特困、孤兒等兜底保障救助政策的,及時納入相應保障范圍;符合專項救助政策的,及時轉介相關部門采取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方式,精準幫扶相對困難對象,實現應幫盡幫、應救盡救。對因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救助方式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由民政部門及時給予臨時救助。

實施慈善救助幫扶。支持引導公民、法人等社會力量通過捐贈、設立幫扶項目、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參與相對困難對象幫扶;引導市內慈善組織對符合條件的相對困難對象提供慈善救助;通過中山市大病幫扶、教育幫扶、住房改造幫扶三大幫扶中心以及慈善眾籌、微心愿捐助、博愛100公益項目三大慈善平臺,對相對困難對象開展救助幫扶。

下一步,中山市將進一步健全完善急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和快速響應機制。在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提升主動發現能力的同時,建立村(居)急難對象發現報告機制,在每個鎮(街)、村(居)確立1名信息員,按照“分級實施、各負其責、上下配合、相互協調”的要求,對陷入生活困境的群眾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2月15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