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建英 通訊員 劉永圣 陳 超
往常,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僅用普通汽車吸塵器清理火化機炕面殘留灰塵,清潔不徹底,容易造成空氣污染,不利于工作人員身體健康。
如今,經過近3年的使用測試,廣東省肇慶市殯儀館自主研發的科研成果——一種“火化機炕面灰渣處理裝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為提升殯儀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起到積極作用。
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做研究分析
“普通汽車吸塵器并不適合清理火化機炕面,超細粉塵容易穿過布袋隨吸塵器排風口直接排入室內空氣中,一天多具遺體火化揀灰下來,車間設備、工作人員外表常是灰蒙蒙一片?!睂@l明者、肇慶市殯儀館工程技術部機械設備工程師鐘開國介紹。
2017年8月,殯儀館組織相關工作人員赴清遠市殯儀館交流學習,得到重要啟發。回來后,鐘開國在前期設備技術攻關基礎上,立足館內實際,帶領館內員工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嘗試。
經過近1年構思、設計、繪圖,鐘開國與部門同事一起反復研究火化機炕面灰渣處理裝置工藝原理,圖紙經多次修改后成型,報館主要領導審定后購買材料,正式開啟裝置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研發工作。
“研發工作起初并不順利,我們經過多次試驗、修改,不斷改進,試運行的整體效果還不錯,大家認可度很高?!辩婇_國表示。2018年12月,他們完成整套裝置的設計和制造,投入試運行后,工作人員第一感覺就是吸力大,吸塵效果比以前好很多。
為炕面灰渣處理提供技術支撐
火化機炕面灰渣處理裝置上線試運行2個月后,問題來了:工作人員反映吸塵器裝置抽力下降,有時不能正常運轉。
“我們打開吸塵總管一看,整個管道都被灰渣塞得滿滿的?!辩婇_國說??傞L70多米、直徑20厘米的吸塵管道,3名工作人員足足清理了一周。在后期問題整改中,他們在吸塵管道中增加了間隔等距離的清理裝置,如在每臺火化爐旁新增自沉降井,就近清除較重的粗渣鐵釘,管道出車間處再設一個總的沉降井和強制過濾網,用于清除中等粒度灰渣以及未燃盡的布塊和紙屑。
經過整改完善,該裝置于2019年5月重新投入使用。經過1年運行,再次查驗裝置吸塵總管時,除火化爐附近管道內有少量灰渣外,其他部位都很通暢??紤]到火化后炕面板溫度較高,普通塑料吸塵軟管遇到熱空氣和熱鐵釘容易損壞,鐘開國提出將普通塑料吸塵軟管改成鋼絲軟管,確保該裝置安全有效運轉。
“有了這套裝置,工作人員只需一按按鈕,就可以多階段對燃燒遺體產生的灰塵進行過濾收集,每個自沉降器收集到一定的量后,可打開閥門將灰渣收集到帶有內膽的編織袋,整個過程都是封閉操作,待灰渣積累到一定數量后裝車外運至專業垃圾公司集中處理,十分省時省力。”鐘開國說。
據介紹,這套裝置的核心設備是布袋除塵器?!斑@個裝置主體設備都是集中放置在遠離火化間外的專門工作區域,這樣就能保持火化間簡潔整齊。”
此外,該裝置最大的優點在于設有吸塵煙管、排塵管道、布袋除塵器、高壓風機和排煙管等。其中,吸塵煙管與排塵管道相連接,兩者間還設有用于開閉吸塵煙管與排塵管道的控制閥,以及用于遠程啟停電控制箱抽風系統的啟停開關,排塵管道對應吸塵槍管用于收集粗重顆?;以淖猿两党?,有效解決了普通汽車吸塵器清理炕面爐渣灰存在的環境污染大、清理不徹底、灰渣易擴散、吸塵器堵塞等問題,為火化機炕面灰渣處理提供技術支撐。
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專利實施運用是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
“這套火化機炕面灰渣處理裝置自2019年在殯儀館投入運營以來,改善了火化間衛生環境,提高了職工工作效率,得到各級領導和治喪群眾廣泛好評?!睔泝x館有關負責人說,只有將技術融入殯儀館日常服務中,才會有生命力,才會充分發揮其效能。
據悉,目前殯儀館環保工程多集中在火化機尾氣排放處理、遺物陪葬品焚化處理和污水處理上,而對火化機炕面上的灰渣污染關注較少。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群眾對身心健康的追求,加之這套裝置后期維護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為推進殯葬領域實用新型技術創新發展,肇慶市殯儀館近年來始終遵循“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重要論斷,積極鼓勵新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以解決運行實踐中的技術難題為抓手,以“人人都是創新主體、處處都有創新課題”為理念,以“提升職工隊伍素質、推進殯葬技術創新”為著力點,持續推進制度革新和技術創新,在殯葬領域節能降耗、綠色環保、美觀實用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除火化機炕面灰渣處理裝置外,肇慶市殯儀館還在遺體浸泡式清洗床和《遺體火化證》證書殼上相繼取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下一步,肇慶市殯儀館將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科技創新與激勵機制,激發殯葬職工創新活力,力爭在關鍵實用技術研發、綠色殯葬推廣研究方面取得更多新成果、新突破,不斷提升優質殯葬服務能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