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的《鵲橋仙》道出了七夕的浪漫之意。為了美好的寓意,很多年輕人選擇在這天登記結婚。七夕當日,陜西省130個婚姻登記處(點)采取預約不限號、增設窗口、提前到崗等措施,確保新人們在這一天順利領證。
為愛留念,特色頒證促婚事新辦
8月4日,在西安市未央區漢文化頒證大廳,9對新人受邀參加了“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婚禮示范活動,他們著漢服、捧竹簡、讀誓言,隨后行執手禮、描百喜圖,沉浸式體驗漢文化傳統魅力。受邀為新人頒證的嘉賓有陜西省道德模范代表、非遺文化傳承人、全國五好家庭代表和知名學者等。
參加活動的新人紛紛表示“過了把穿越癮”“儀式感拉滿”。新人羅先生夫婦激動地說:“很高興能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站在漢文化的發源地,體驗了獨特的漢俗婚儀典禮。”當天,在未央區婚姻登記處共有248對新人辦理結婚登記,他們不僅在“長樂未央”“額愛你”等網紅打卡地拍照,還獲贈了喜字剪紙。
頒證官、陜西省詩詞學會副會長商子秦說:“此次活動有助于引導新人積極踐行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的社會文明新風,幫居民群眾樹立正確的婚俗觀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培育新風美俗。”
近年來,陜西民政系統著力推進婚姻登記機關建設,一批新建特色婚姻登記頒證大廳引來了群眾競相打卡。全省130個婚姻登記處(點)全面推行人臉識別,婚姻登記實現智能化、信息化,并將頒證儀式和婚前檢查納入登記流程,宣傳倡導“重登記、輕婚宴”的理念。2021年,共為22萬對新人頒證;2022年上半年,共為13萬對新人頒證。
為愛搭橋,單身聯誼助力好姻緣
8月4日,寶雞市陳倉區“牽手相伴·情滿陳倉”相親聯誼會在九龍山景區拉開序幕,吸引了企事業單位、武警部隊等120余名單身男女參與。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博彥鼓勵現場年輕人:“婚姻是組建幸福家庭、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保障,希望前來參加活動的男女青年們能夠拿出勇氣和熱情,盡情展現自我風采,在邊玩邊樂、輕松友愛的氛圍中,大膽邁出追求幸福的腳步。”
活動現場的入口處,設有包含相親青年基本信息和聯系方式的“愛情展示墻”,參與者通過“一見傾心”“你來比劃我來猜”“愛情麻辣燙”等游戲互動環節充分展現自我,傳遞情愫。在“愛的告白”環節,男嘉賓手持玫瑰花獻給自己心儀的女嘉賓。最終,17對青年男女牽手成功。
近年來,陜西民政系統在推進婚俗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幫助單身青年解決因為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快、社交圈受限等原因導致的找對象難等問題。同時,多渠道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引導青年人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婚戀觀。今年七夕,西安市國際港務區結合七夕傳統文化,開展了手工剪紙等文化宣傳活動和情感咨詢等政策咨詢服務,營造了浪漫愛情、幸福美滿生活的良好氛圍;榆林市榆陽區民政局聯合區婦聯等單位共同開展了“愛聚七夕 幸福婚戀”七夕主題活動暨婚姻家庭幸福課堂等,為促進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為愛護航,移風易俗倡導新風尚
七夕當天,寶雞市金臺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舉辦了“相約七夕·情定金臺”頒證活動,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引導新人們樹立“婚禮新辦、喜事簡辦”的理念,讓“節約辦大事,文明樹新風”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當天,共有99對新人辦理了結婚登記。
作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金臺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從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培養良好的家風家訓方面展開工作,致力于破除婚俗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天下之本在于家”,為弘揚傳統家風、普及正確的婚姻家庭觀,陜西民政系統重視開好婚姻“第一課”,要求各地在婚姻登記大廳通過宣傳欄、視頻、免費贈閱等方式,宣傳婚姻家庭文化、家庭責任、溝通技巧、家庭發展規劃等知識,幫助當事人做好步入婚姻家庭生活的準備,學會管理婚姻,從源頭上減少婚姻家庭糾紛。依據《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專業社會組織和具備相關資質的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
今年七夕,商洛市開展了“婚事簡辦,樹文明婚俗新風”倡議活動;西安市長安區開展了“婚事新辦,鐘愛一生”宣傳活動,還特邀專家講師在七夕為新人們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倡導群眾破陳規、除陋習,傳文明、樹新風,爭做文明婚俗新風的倡導者、踐行者和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