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慶云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建岐
近年來,山東省慶云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論述,逐步構建起“慈善需求形成清單、慈善資源匯集成庫、對接平臺打造成型”的慈善供需對接機制,開展了以 “小城大愛”為品牌、以“全民慈善”為特色的縣域探索與實踐。
搭建慈善平臺
由“小慈善”走向“大慈善”
構建系列公益慈善載體。慶云縣打造了愛心倉庫、時間銀行、希望小屋、萬人義工聯合會及“小城大愛”志愿服務品牌等一系列公益慈善載體,依托公益慈善載體匯聚慈善基金。其中,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農村扶貧新風基金已達95個,金額870萬元。
健全三級慈善網絡。慶云縣不斷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慈善網絡,組建萬人慈善義工隊伍,廣大志愿者活躍在創建文明城市、疫情防控、扶老助幼、應急救援等公益服務一線,為提高群眾生活幸福感和滿意度貢獻力量。截至目前,該縣注冊公益志愿服務團479個,義工志愿者4.9萬余人,服務時長達431萬個小時。
發揮救助平臺作用。慶云縣在大救助中融入慈善資源,聚合社會力量,以“主動發現、主動救助”為導向,實施了“紅船領航·六社同心公益活動”“紅船領航·困難群眾大病救助”等公益創投項目,為低保對象、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難群體提供幫扶救助。
創建兩個基金
由傳統型慈善走向現代型慈善
創建“三幫一”扶貧助學基金。慶云縣以孤困學子救助為突破口,對全縣已脫貧人口、孤兒、低保家庭學生等困難家庭學子進行對口救助,創新性實施了“三幫一”組團幫扶模式。即“一名黨政干部+一名優秀教師+一名社會愛心人士”組成幫扶小組,對口幫扶一名困難家庭學子,干部扶志、教師扶智、愛心人士扶困,全方位、多角度呵護困難家庭學子健康成長。截至目前,助學基金已達4420萬元,累計發放助學金957.55萬元。
創建醫養救助慈善專項基金。慶云縣采取政府支持引導、帶動社會廣泛參與的方式,設立支持醫養救助工作的醫養救助慈善專項基金,重點圍繞不同類型困難群體實施不同形式、不同類別的救助幫扶措施,為困難群體購買“惠民保”、開展補充救助、實施愛老助老慰問。截至目前,醫養救助基金規模已達1700余萬元,首批救助280余人次。
成立基金管理領導小組。該縣出臺《慶云縣“三幫一”扶貧助學工作章程》等規范制度,實行基金管理領導小組牽頭、各部門分工協作、各鄉鎮(街道)積極參與的聯席聯動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工作會議集中研究決策,為實現兩個基金科學規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推廣“全民慈善”
由生存型慈善走向發展型慈善
應急救援有支撐。慶云縣嚴格按要求啟動一年一度“慈心一日捐”活動,年均接收捐款50萬元以上。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一時間組織社會捐贈,在2020年高效開展的疫情防控捐贈活動中,接收社會捐贈資金達320余萬元,為武漢及本縣疫情防控一線捐贈防控物資價值800余萬元。
定向幫扶有力度。慶元縣嚴格遵循捐贈人意愿,辦理定向捐贈,實施定向助教、定向助醫、定向助困、定向助老等惠民服務,助力鄉村振興、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養老助老等民生領域,捐贈規模屢創新高。自2012年以來,近十年捐贈總額超1.3億元,居德州市首位。
慈善活動有影響。全縣上下一心,部門協同聯動,社會廣泛參與,形成了濃厚的慈善氛圍。焦鋒匿名無私助學、華渠能源捐贈醫療設備千里馳援武漢、瑞潔環衛捐贈醫療垃圾桶馳援石家莊、雷鋒應急救援隊28名志愿者馳援河南救災等感人事跡,匯聚起社會正能量,在當地產生了巨大的慈善示范效應。
慶云縣慈善事業蓬勃發展,救助人數不斷提升、品牌效應日益明顯、慈善氛圍日趨濃厚。2021年,縣慈善事業發展中心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記大功”榮譽集體,“三幫一”扶貧助學項目獲第七屆“山東慈善獎”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