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寅
浙江省紹興市人口老齡化率達到26.9%,面對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元養老服務需求,近年來,該市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領,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逐步建立起以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強化引領作用,優化養老服務政策
紹興市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建立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由分管副市長擔任召集人,市發改、人社等23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統籌協調、研究解決養老服務工作中存在的重大問題。9月29日,《紹興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條例》經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批準通過,將于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強化市場驅動,提升居家養老供給能力
在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基礎上,紹興市于2018年啟動建設了兼具“五助”(助醫、助浴、助餐、助急、助潔)和“兩托”(日托、全托)功能的鄉鎮(街道)居家養老中心,2020年底已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先后制定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鄉鎮(街道)級居家養老中心星級評定標準,開展星級評定,實現動態管理。吸引和培育浙江金色年華、江蘇悅華、紹興仁本、紹興優邦等優秀養老服務企業(組織)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現有1203個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鄉鎮(街道)居家養老中心實現社會化運營,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斷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強化產業發展,促進機構養老增效
2020年,紹興市啟動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淘汰“低小散”公辦養老機構。新昌縣新建社會養老服務中心,率先實現特困人員縣級集中供養,強化兜底保障功能;紹興市社會福利院、柯橋區華舍金色年華養老服務中心等16家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康養聯合體建設;聚焦高齡及失能、失智照護服務等剛性需求,建成柯橋區社會福利中心“時光守護”專區、諸暨市禾家歡樂大唐院等一批失能失智專區(專院),有效提升對特殊老人的照護能力;紹興市社會福利中心打造多種體制機制并行、多種功能融合的養老服務產業示范園區,激活市場動能,輻射帶動養老產業發展。
強化數字賦能,拓展智慧養老場景
以《智慧養老管理和服務規范》為指導,紹興市社會福利院建成全省首個智慧養老示范園區,借助19個智能設備、6個信息系統和2項小微程序,打造養老機構多層級智慧養老服務樣板。建設囊括養老大數據平臺、服務與支付平臺、監管平臺、智能看護平臺和養老產業發展平臺等五大功能的紹興市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比對公安、市民卡、殯葬等系統數據,建立老人數據庫、服務主體數據庫、政府管理數據庫三大數據庫,推進全市養老供給與養老需求的高效對接。推動養老服務數字化改革工作,以提升市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為核心,優化全市養老“一張地圖”等場景,添加人口密度和老年大學教學點等子目錄。開展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場景、一床一碼場景、智慧養老院場景等最新應用場景試點。在越城區全面試行養老服務補貼電子化發放,近10萬名70-90周歲老年人和3000名90周歲以上老年人獲得養老服務補貼電子券。
強化要素保障,健全人才培育體系
該市成立首個養老護理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應美玲工作室,加強“傳幫帶”,提升護理水平,錘煉護理員隊伍。2019年,養老護理員車之燁獲評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鄭靜等兩位護理員被評為浙江功勛養老護理員。紹興市養老與家政產業學院、紅十字會等養老服務培訓基地先后成立,培訓各類護理員1.8萬余人次。啟動《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宣貫工作,分批次對養老護理員進行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培訓,提高護理員持證率,構建起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的5級發展通道。連續7年開展養老護理知識技能進家庭、進社區活動,提高老年人及其護理人員家庭照護能力。
強化兜底作用,推進發展成果共享
紹興市落實城鄉獨居老人定期巡視探訪服務制度,依托五鄰社等養老服務組織對全市4000多名城鄉獨居老人開展探訪關愛工作。2020年以來,在充分尊重老年人意愿基礎上,為全市近3300戶生活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主要改造內容包括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具器材適配等五個方面。2021年5月以來,以“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為載體,加強與舟山市岱山縣的養老服務區域合作,為海島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民政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