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廈門:破解難點堵點 兜牢民生底線

時間:2022-08-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王 方

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民政局著力強化“漏?!薄奥┚取睂m椪喂ぷ?,在加強制度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持續開展“三進三通”活動(政策宣講進社區、主動發現進社區、征求意見進社區,暢通宣傳、申請、民意三條渠道),通過案例研判、督導檢查等方式,重點破解大額醫療支出、重病重殘單列、特殊收入計算等政策邊緣疑難問題,在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創新政策,推動經驗做法制度化

近兩年來,廈門市民政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先后出臺完善20余個有關社會救助的政策文件,把更多困難群眾納入兜底保障范圍。

一是將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人均消費支出的無收入老年人、低于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殘重病人員,按“單人戶”納入低保。二是審核家庭收入時扣除家庭成員教育、醫療等剛性支出,將支出型困難人群納入救助范圍。三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中至少有1名為本市戶籍的,可按家庭戶在本市申請低保。常住人口符合低保邊緣家庭認定標準的,認定為支出型困難家庭,納入醫療等專項救助范圍。臨時救助對象拓展到所有常住人口和在本市范圍發生急難情況的流動人員。四是就業成本由適當扣除提高到可扣除最低工資標準的50%或本人收入的30%。對重度殘疾人和7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贍養、撫養、扶養費以及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收入給予全額豁免。

今年年初,廈門市翔安區鳳翔街道爐前村居民魏某檢查出重病,住院治療花費較大,每月還需要自付上萬元購買特效藥,家庭經濟入不敷出。社區工作人員走訪發現這一情況后,主動協助其申請有關救助。因其兒子在國外打工,難以核對其家庭經濟狀況,社區立即將情況上報。市民政局組織區民政局、街道、社區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將魏某自費購買進口藥的費用視為剛性支出,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將魏某納入重病單列的低保保障范圍,并為其購買“惠廈?!保袑崕退鉀Q高額醫藥費的問題。

主動解題,答好兜底保障民生卷

今年以來,廈門市民政局通過 “三進三通”活動,先后9次到全市各區、鎮(街)、村(居)開展業務培訓,重點對現行《廈門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辦法》《廈門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未成年人保護和兒童福利等政策進行解讀,逐一回答基層經辦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同時,向基層經辦人員闡明社會救助工作的重大意義、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

此外,市民政局干部職工還到全市各區、鎮(街)、村(居)開展入戶走訪、調查研究12次,會同各區發放社會救助、兒童福利等政策宣傳冊2.5萬冊,并在社區廣場、交通樞紐等人流量大的場所,開展現場政策宣講。通過入戶走訪,民政干部職工重點了解了救助對象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居住環境、資金發放、政策享受及政策知曉、需求和難處等情況。

翔安區內厝鎮孤寡老人梁先生中風住院治療。由于梁先生的身份證、醫??āy行卡丟失,其遠房侄子為其支付了前期醫療費用。他們正為后續治療費用和今后的生活發愁時,社區工作人員發現了梁先生的情況并及時上報,市民政局隨即指導區、鎮、社區5天內為其補辦好身份證、醫???、銀行卡,審核確認其為特困人員,遂將其接入區社會福利中心集中供養。梁先生侄子贊嘆:“民政人都是有愛心的人!”

在日常工作中,各級民政部門注重運用大數據建立主動監測預警機制。對新排查出的困難群眾,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核實,協助完成申請。今年以來,全市完成主動排查1萬余人,新納入保障對象530人。

多方“會診”,協力提高救助精準度

瞄準信息不對稱、查證困難、證明材料繁雜等經濟狀況核對難題,廈門市民政局不斷適應新理念新要求,簡化證明材料,優化核對方式。2013年以來,市民政局出臺信息核對辦法,建立聯席會議工作機制,設立經濟狀況核對科,下大力氣打造了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在此基礎上,依托社會救助平臺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先后接入公安、人社、住房等部門的52個信息接口,使核對更加精準、便捷。

針對救助工作中無先例、等不及的新情況、急難事,廈門市建立健全聯合研判機制,定期向區、鎮(街)、村(居)三級社會救助機構征集基層疑難問題,做到“一般問題定期研判,急難問題即知即研”。在此基礎上,編發典型案例8期,作為政策補充解讀依據,并及時將成功經驗上升為全市普惠政策。近年來,廈門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先后廢除關于“有家庭成員出國務工”“有家庭成員擁有普通機動車”等7種不能認定為困難群眾的規定;將重度殘疾單列低保擴大到精神、智力三級和四級。截至目前,市民政局累計深入基層開展問題研判25次,解決疑難雜癥200余例。

集美區后溪鎮老人王某是肢體三級殘疾人,未婚未育,獨居,每月有2600元的失地養老金收入。2022年2月,他不慎摔倒,導致多處骨折,術后生活無法自理。王某兄嫂也都是殘疾人,無能力照顧他,只能每月花費5000元將其送入養老院。5月,社區工作人員排查了解到王某的這一情況,及時報市民政局,為其申請臨時救助金6199元。考慮到王某雖有養老金,但無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無法定義務人,決定按照困難群眾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在該對象自愿將失地養老金上交給財政的情況下,將其納入集中供養范圍。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