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對60項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表揚,“福建省莆田市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推動基層治理上臺階”名列其中。
為了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福建省莆田市民政系統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工作的兜底作用、社區和社會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力軍作用,全力穩就業、扎實保民生。
把政府過緊日子省下的錢用到救助關鍵處
面對疫情帶來的局部經濟波動和群眾生活困難,莆田市委、市政府把堅持過緊日子作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全面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集中力量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基本運轉、保全市重點工作。
為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無憂、發展后勁不減,莆田市民政局、市財政局于8月24日聯合下發通知,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754元提高至820元,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660元提高至820元;分散供養全自理、半護理和全護理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1250元、1520元和1790元,集中供養全自理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500元,共惠及5.5萬余人。此外,根據物價波動情況,及時足額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和補貼。
莆田市還出臺方案,明確從社會救助專項經費中列支不低于3%的資金用于政府購買服務,按照“政府扶持、社會承接、專業支撐、項目運作”的思路,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社會救助服務,進一步增強救助的針對性。
為了將財政資金精準用到“刀刃上”,莆田民政系統還聯動各村(居)“兩委”、民政(綜治)協管員、網格員等力量,對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未納入低保的建檔立卡脫貧人口、近年申請低保未能獲批的群眾、家庭出現變故導致生活困難群眾等開展全面摸排,并主動指導和幫助符合救助條件的對象申請相關救助,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在黨建引領下社區治理提質增效
近年來,莆田市出臺《城鄉社區民主協商工作指南》等文件,完善城鄉社區民主協商制度,明確黨組織引領和政府主導作用,強化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市場主體和公民個人參與社會治理的責任。全面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深化推進“近鄰服務”試點工作。同時,運用“時間銀行”平臺,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居民的智慧、優勢和特長,推進志愿服務快速發展。
尤其是今年以來,莆田市以創建第二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為契機,推動政務平臺、網格治理平臺、社會救助預警監測等多網融合,在推動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矛盾化解等領域,實現平臺數據共享、直通終端,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依托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技術,莆田市以全市的100多家“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和“綜治+”社區治理中心為平臺,推行“市—縣區—鎮街—村居—網格—單元”六級管理服務模式,使網格化服務與基層黨建有機融合,把黨支部建在小區上,讓服務直抵網格單元。城廂區霞林街道將11個村居劃分為217個網格、4630個單元,統籌發揮黨員干部、社會力量、居民群眾主體作用,實現了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目標,激活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居民遇到難題、發現隱患,分分鐘可以向單元長、網格長上報,服務陣地離百姓更近了。”莆田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還打造了“12345政務熱線+社區鄰里中心”聯動機制,主動征集社區群眾意見建議,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建議。
把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做到家長和孩子心坎上
莆田全市現有外出務工人員近70萬人,尤其是涵江區,出國務工人員多,大量兒童留守在家。莆田市民政部門深入實施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持續完善留守(困境)兒童關愛救助工作機制,搭建“六位一體”兒童關愛保護網。
市、縣兩級民政部門通過組建“春蕾安全員”團隊壯大了民政部門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隊伍。同時,以“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兒童之家”、鄉村文化站等站(室)為主陣地,構建“一網四化”留守(困境)兒童關愛體系。其中“一網”即網格化管理,“四化”即關愛保護工作實現規范化、精準化、多樣化、社會化,實現就近、及時、精準、全面地關愛和救助每一名留守(困境)兒童。在具體實施中,莆田市民政部門聯合其他單位,整合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愛心企業的資源和力量,開展了安全教育、愛國教育等系列關愛活動,引導兒童了解莆田風土人情和地理歷史,提高安全自護的意識。
2020年,涵江區打造的關愛服務項目入選團中央“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和權益保護示范項目”。近兩年來,該區積極推廣成功經驗,打造了一批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基地。“我們通過長年開展讀書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每年假期請大學生駐村支教等,培養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塑造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實現了留守兒童零輟學,給外出務工的家長們吃了‘定心丸’。”涵江區江口鎮新墩村留守兒童中心創辦者、村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金燦說。
在民政工作的其他業務領域,莆田民政人圍繞穩經濟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打造“時間銀行”平臺,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志愿服務;投入2800萬元,建成60多個“長者食堂”、37個“長者之家”和5個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我們將繼續穩扎穩打,全力穩就業、扎實保民生,以更好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莆田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