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 瑤
在河北省威縣章臺鎮(zhèn),楊瑞美的名字無人不曉。2016年,她創(chuàng)辦了慈安老年公寓,將自己的人生價值和老人們的晚年幸福連接在一起。楊瑞美六年如一日做同一件事,那就是把老人們當作自己的父母去照顧,老人們常說“瑞美,心靈最美”。
從“日行一善”到進入養(yǎng)老行業(yè)
慈安老年公寓成立前,楊瑞美在章臺鎮(zhèn)開辦了一家診所。其間,她常碰到一些看牙的老人行動不便、衣衫襤褸。經過仔細了解發(fā)現,他們大多是孤寡、留守老人。
于是,楊瑞美動員身邊好友成立了“日行一善”團隊,到村里走訪關愛特困、留守老年人,給他們送去米、面、油、牛奶、面包等。
楊瑞美至今都無法忘記那個場景:一位老人用水把饅頭上的霉斑簡單沖洗一下,直接當午飯充饑。“很多老人行動不方便,做一頓飯吃一天是常事。”走訪關愛中的一幕幕,楊瑞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意識到,物質幫扶不能徹底解決老年人的生活難題,他們還需要有人幫忙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等。
“以前沒想過要開老年公寓,后來照顧的老人越來越多,就萌生了這個想法。”開朗的楊瑞美笑呵呵地說。如今說起來輕巧,但實際中卻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剛提出創(chuàng)辦養(yǎng)老院的想法,家人和朋友都覺得她傻,認為這伺候人的活不僅累,還不賺錢,甚至賠錢,但楊瑞美仍義無反顧地籌劃著老年公寓的大事小情,從選址用地、動工建設,到購置設備、招聘護理員,足足用了兩年多時間。“開老年公寓不是為了賺錢,我只是想奉獻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楊瑞美說。
“我們家老人笑了,我就滿足了”
慈安老年公寓現已成為170位老人的溫馨家園。平日里,老年人一日三餐葷素搭配,保證十天不重樣,楊瑞美還安排老人們吃鈣片、水果,喝牛奶,“老年人免疫力明顯增強了。”冬天,楊瑞美給老人買棉襖、棉褲、棉鞋;夏天,給老人買背心、短褲等,老人們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服。
在與老年人長期接觸后,楊瑞美對幸福晚年有了新認識,“老人不僅需要一個‘安身之所’,他們還渴望被關注、被尊重。”
在楊瑞美看來,節(jié)日禮儀活動是最能讓老人開心的事。今年母親節(jié)那天,一場令人動容的活動在老年公寓上演。老年公寓的所有母親頭戴花環(huán),身穿新衣,美滋滋地走上紅毯,楊瑞美還特意給老人們準備了紅包。73歲的李奶奶握著她的手,激動地說:“我做夢都沒想到還能收到鮮花。”
楊瑞美一心為老人們創(chuàng)造更多美好的回憶,“老人們年輕時都沒過上好日子,老了以后到咱家了,他們如此信任我,我應該盡自己最大努力讓他們感到幸福。只要我們家老人笑了,我就滿足了。”
“老人健康平安比什么都強”
步入不惑之年的楊瑞美談起與老人相伴的6年時間,她覺得自己收獲并成長了很多,未來只希望老人們都能健康平安。
2019年春節(jié)期間發(fā)生的一件事,讓楊瑞美記憶猶新。因為工作人員大部分都回家過節(jié)了,楊瑞美便獨自承擔起了夜間值班的任務。大年三十晚上十一點多,她剛查完房準備睡覺,一陣電話鈴聲突然響起,“瑞美,我們屋的老王好像心臟病犯了,已經沒有意識了!”楊瑞美來不及多想,穿著睡衣、拖鞋就跑了過去。她一邊給老人嘴里塞下速效救心丸,一邊打急救電話,一個人把老人從二樓背了下來,救護車也剛巧趕到。“我不知道自己哪來的勁兒,能背得動150多斤的王爺爺,但當時真的什么都顧不上了,我的鞋都跑丟了。”
由于搶救及時,王爺爺轉危為安。但這次緊急送醫(yī)事件讓楊瑞美意識到,守護好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一旦老人出現問題,我這心總是放不下。” 老年人大多有基礎病,雖然衛(wèi)生院的醫(yī)生每天都為老人測量體溫和血壓,但有些疾病來得急,事先看不出征兆。“我打算開辦一所醫(yī)院,讓這些老人都能享受醫(yī)養(yǎng)結合服務,給他們的健康和安全多加一道保險。”楊瑞美語氣中充滿了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