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淑芹
今年以來,河南省許昌市民政局通過打造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兒童福利制度、發展慈善社工事業“三大亮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民政重點工作,切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全力保障民政服務對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貢獻民政力量。
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為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市民政局出臺《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下放低保審核確認權,打破戶籍地申請限制,優化低保申請受理、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審核確認等內容,提高救助效率,確保救助對象精準、分類施保、動態管理、進出有序。及時錄入低保、特困、低保邊緣等易返貧致貧人口信息11.4萬余條,完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加強動態監測,提升救助精準化水平。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民政政策落實“回頭看”,排查整改“漏保”等問題。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將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30元、450元,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提高到不低于315元、210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將社會散居孤兒、集中養育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050元、1450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基本生活費參照孤兒標準同步調整。
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全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7個縣級特困供養機構,完成每個縣(市、區)1個縣級特困供養機構建設任務。建成街道綜合養老服務設施25個、社區養老服務場所784個,中心城區啟動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政府采購程序,建安區完成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入戶評估工作,其他縣(市、區)正在進行經濟困難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入戶評估工作。為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全市已培訓3090人次,新增養老服務技能人才200人,其中,新增養老服務高技能人才96人。在市級層面,成立許昌市社區養老服務用房清理整改工作專班,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摸排住宅小區及其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用房情況,為下一步清理整改工作打下了基礎。
深化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為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市民政局印發《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工作任務,對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建設標準、人員配備、服務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市委編辦批準市社會福利院加掛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牌子,調整充實工作職責,增加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遭受監護侵害、暫時無人監護等未成年人實施救助保護,承擔臨時監護責任,協助推進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等內容。在市區范圍內為247名10—16歲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開展心理關愛服務。
提升專項社會服務質效。市民政局積極推動公益性公墓建設,出臺公益性公墓建設管理意見,規范公益性公墓建設、安放、管理和監管。目前,市本級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長葛市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已具備安葬條件,禹州市、長葛市、鄢陵縣、建安區大部分鄉級公益性公墓已完工。組織開展第10個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工作人員和志愿者400余人參與其中,出動救助車輛20臺次,發放宣傳單3萬余份,已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148人次。
增強基層治理現代化能力水平。市民政局建立健全城鄉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制定完善當地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自治清單、協助政府工作清單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工作負面事項清單,建立城鄉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備案和動態管理制度,理順社區工作關系,全面清理城鄉社區承擔的不合理負擔,提升社區治理科學化水平。繼續開展“一有七中心”規范化社區建設,今年計劃建設規范化社區15個,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6個,開工建設9個。
嚴格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市民政局扎實做好社會組織登記審批工作,把好社會組織登記審批關和管理監督關。將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作為年檢重要內容同步推進,目前,在市民政局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中,成立黨支部75個,業務主管單位(或屬地黨支部)派遣黨建指導員191人,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持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僵尸型”社會組織和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專項整治,防范化解社會組織領域風險。今年以來,全市各行業協會商會通過降低、減免、規范收費等措施,為企業減負13.775萬元,惠及企業67家。
加快慈善社工事業發展。市民政局引導鼓勵社會公眾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協調相關單位嚴格審核、推薦愛心單位、個人、志愿服務愛心團隊、慈善項目申報參評“河南慈善獎”“中華慈善獎”。以社工站建設為牽引,整合資源,全力夯實社會工作基礎。廣泛動員社工機構、社區工作人員、基層民政部門和民政服務機構中符合條件人員報名參加社工師考試,持續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全市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的督促指導,總結長葛市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經驗,提出“六有一規范”建設運營標準,提升全市社工站規范化建設水平。培育發展志愿服務組織,依法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工作,激發社會公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動員志愿服務組織、社工機構、慈善機構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