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把多彩貴州民生底色描繪得更加鮮亮

時間:2022-09-0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雷 耀 通訊員 施紹根

十年砥礪奮進,多彩貴州精彩蝶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貴州視察,為不斷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來,貴州省民政系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堅持兜底夯基的基本定位,用心用情用力書寫時代答卷,持續擦亮多彩貴州民生底色。

人民至上勇擔當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高效精準

貴州省民政系統把群眾關切作為“晴雨表”,把群眾滿意作為“度量衡”,不斷加強城鄉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筑牢全方位兜底保障網。

兜底保障堅實有力。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季節性缺糧戶糧食救助制度,共向700余萬名救助對象發放救助糧2億余公斤。建立低保工作責任追究機制,構建起“發放基本保障金、增發特殊補助金、發放救助糧”三道防線,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679元、每人每年5292元。貴陽市全面實現低保標準城鄉一體化。深入開展“救急難”工作,全省共向313.8萬人次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金45.1億元。2017年—2020年,按照每人1500元的標準,向154.2萬名易地扶貧搬遷中的貧困移民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23.1億元。健全完善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兜底脫貧傾斜政策,共將183.3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全省共將24.9萬名“三類監測人群”(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突發嚴重困難家庭人口)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目前,全省對9.7萬名特困人員實施全方位托底供養,保障城市低保對象58.6萬人、農村低保對象172.4萬人。

救助管理提質增效。建立省級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聯席會議機制。目前,全省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救助管理站51個,其中市級9個、縣級42個。

未保工作溫暖有愛。新修訂的《貴州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對留守未成年人和孤兒、流浪乞討未成年人、事實無人撫養未成年人、殘疾未成年人、重病未成年人等實行特殊保護。建成兒童福利機構54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23個,建成村(社區)兒童之家7662個。2012年以來,已四次提高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700元和1200元。依托省、市、縣、鄉、村、網格六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力量,強化各級未成年人保護機構成員單位協調聯動,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未成年人監測預警網絡。建設全省未成年人保護信息系統,目前已累計采集1050萬名未成年人基礎信息。

殘疾人福利精準全面。2020年,建立全省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目前,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為,一級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90元,二級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70元。貴州現有35.4萬名殘疾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37.8萬名殘疾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持續安排福彩公益金開展“溫暖貴州·福彩公益助行工程”“溫暖貴州·福彩公益助康工程”“溫暖貴州·福彩公益福音工程”,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配置康復輔助器具,為家庭困難患者實施康復手術,盡最大努力預防“因殘致貧”的情況發生。

強基固本添活力

基層社會治理更加多元務實

貴州省民政系統不斷強化城鄉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積極提升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水平,向著風險在第一線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決、共識在最基層凝聚、美好在家門口實現的目標持續發力。

健全完善社區治理體系。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為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提供強力政策支撐。圍繞“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體系,形成“社情民意一傳到底、政策措施一通到底”的基層聯戶治理工作機制。牽頭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社區治理服務體系建設,新設立374個居(村)委會,依法依規選舉產生了居(村)委會成員,設立4819個居(村)民小組。554個社區建立專項工作人員崗位等級序列,1898個社區建立社區工作者選拔聘用、素質培訓、考核評價等機制。制訂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三年行動計劃,全省共培育社區社會組織4.9萬家。

創新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構建“一個基層治理數據庫、一本社區綜合數據臺賬、一張數據管理決策分析云圖、一套微網格服務體系、多個社區智慧化場景應用”架構和服務體系。目前,已在全省110個村(社區)開展試運行,采集基本數據4000余萬條。2013年至今,每年安排3000萬元城鄉社區建設以獎代補資金用于支持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建成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站18203個。

培育發展壯大社會組織。把黨建作為社會組織管理的重要抓手,在省級和市級層面積極推動成立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建立全省性社會組織綜合黨委,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在黨建引領下,共培育20個5A級、43個4A級、93個3A級全省性社會組織。800余家全省性社會組織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主動擔當作為,參與幫扶項目2400余個,投入幫扶資金超過270億元,受益群眾超561萬人。

推動社會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出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3—2020年)》《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的實施意見》。全省已建成鄉鎮(街道)社工站685個,社工人才總量突破6萬人,持證社工達3660人。在66個貧困縣和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舉辦“最美社工”“最佳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貴州省首屆社會工作實務技能大賽”等活動,持續講好社工故事、弘揚社工精神、傳遞社工大愛。

改革創新增效能

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均等普惠

貴州省民政系統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推進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均等普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協調發展。出臺《貴州省養老服務條例》《貴州省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若干措施》等文件,調整完善貴州省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調發展。積極爭取外資,獲得世界銀行3.5億美元、法國開發署1億歐元聯合融資結果導向型貸款,重點支持政府基本公共養老服務體系建設。2018年以來,連續五年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通過整合中央預算內投資、省級一般預算資金和各級福彩公益金、聯合融資貸款資金支持各地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目前,全省共建有養老機構1368個,機構養老床位達10.3萬張;投入運營716個社區養老服務站、4167個農村幸福院。推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目前,全省籌劃建設健康養老產業項目47個。

婚姻登記實現規范化信息化。2021年,在全省部署啟用新版婚姻登記信息系統,目前該系統已與公安等10多個部門實現婚姻登記信息共享,婚姻登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開展內地居民結婚登記跨區域試點和內地居民婚姻登記“全省通辦”改革試點,為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做好準備。

殯葬改革穩妥有序推進。修訂出臺《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完善殯葬管理法律法規。目前,全省共建成具備火化功能的殯儀館67個、提供治喪服務的殯儀服務中心38個、鄉鎮集中治喪點75個。建有經營性公墓79個、城市公益性公墓27個、農村公益性公墓6186個。下發《貴州省全面推進婚喪移風易俗實施方案》,著力加大對大操大辦的治理力度。建設節地生態安葬設施,推行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和深埋、拋撒等不占或少占土地的多樣化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強化經營性公墓公益屬性,要求設置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龕葬等低價、免費的節地生態安葬墓區。目前,全省共建成樹葬區31個、花葬區27個,殯葬移風易俗的新風尚得到進一步彰顯。

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共認定慈善組織220家,出臺《貴州省促進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設立“貴州慈善獎”。持續舉辦“貴州省慈善項目推介會”,開展“中華慈善日”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中華慈善獎”評選推薦工作。積極動員慈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2017年—2021年,全省慈善組織募集款物超過139億元。不斷加強各級慈善總會建設,全省共成立慈善總會73家,“善行貴州”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志愿服務彰顯作為。推動出臺《貴州省志愿服務辦法》《關于推進貴州民政系統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全省實名注冊志愿者達803萬人、志愿服務隊伍達5萬支。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春運“暖冬行動”、“脫貧攻堅·志愿黔行”助力鄉村振興等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各領域志愿服務發展。

踏上新征程,展現新作為。貴州省民政系統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胸懷“國之大者”,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奮力走好新征程上的民政趕考之路。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