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曉明
“今年年初,我可是體驗了一把老年人出門在外的不容易?!比珖鴥蓵陂g,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告訴記者。
方燕解釋說,她送家里老人去醫院檢查身體發現,有的老人被家人攙扶而來,有的老人在走廊里拄著拐杖緩慢前行,有的老人伸長脖子盯著電子屏幕,還有的老人找不到科室只得找人幫忙……在日常生活中,方燕發現老年人常去的文化休閑場所同樣面臨這些問題。今年兩會上,方燕建議,推進文化休閑場所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破解數字鴻溝,數字適老先行一步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促進了文化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選票購票、支付等大多可通過線上完成,給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
“這對年輕人而言根本不是問題,手機輕輕一點就可以操作?!狈窖嗾f,可這對很多老人來說是一種挑戰。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在學習使用數字產品時存在困難,學習多次卻依舊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線購票。
方燕認為,不僅如此,還涉及老年人權益問題。通過互聯網購票往往可以享受到優惠的票價。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往往只能原價購買,無法享受優惠票價,這實際上對老人而言并不友好。
方燕建議,為解決此類問題,文化休閑場所應當考慮老年人的需求,購票APP、微信小程序等應當增添老年人模式,刪除過多的廣告,使用較大的字號,方便老年人使用。此外,在線下,應當提高文化休閑場所服務水平,工作人員主動為老年人提供相應的指引,讓老年人在文化休閑時更加便捷、舒適。
完善無障礙設施,適老化改造跟得上
每次看著行動不便的老人拄著拐杖一步步前行,方燕都會替他們擔心。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很多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越來越退化,視力、行動能力弱化。同時,對周邊事物的反應速度、反應能力較弱。青年人一步即可邁過的臺階,對一些老年人而言卻是個難題。
方燕發現,許多文化休閑場所在設計、建造時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行為和心理特征,硬件設施沒有照顧老年人需求。一些老人在體驗過一兩次之后,就嫌麻煩不再去了。
方燕建議,文化休閑場所應當加速發展無障礙設施,設置無障礙坡道和扶手,給老年人更多的便利。室內活動場所的標識應當盡量放大、醒目,方便老年人識別。在公園等戶外活動場所,盡量保證道路平整、防滑,臺階處設置扶手欄桿,讓老年人更好享受文化休閑生活。
配齊急救設備,保障老年人安全
送老年人就醫的經歷讓方燕對老年人身體較差有了切身的感知。在方燕看來,部分老年人患有一些基礎疾病,參加文化休閑活動可能存在風險。例如,長時間進行跑步、游泳等鍛煉易誘發身體疾病。
讓方燕擔憂的是,文化休閑場所急救設備匱乏、工作人員缺乏急救培訓,一旦老年人突發身體疾病,難以得到有效救治。
“以自動體外除顫儀為例,主要用于患者心跳驟停后的早期除顫,是一種便攜式、易于操作的醫療急救設備?!狈窖嗾f,但其配置率不高,有的地方雖然配備了,但會將其上鎖,只供醫務人員和接受過急救培訓的專業人員使用,降低了現場急救的效率,如果老年人突發心臟疾病,容易錯失最佳搶救時間。
對此,方燕建議,各地應加大文化休閑場所急救設備的投入,并標明使用流程、設置語音提示,同時要定期進行檢查維修,以確保老年人在進行文化休閑活動時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有急救設備可用。此外,建議對服務人員進行急救培訓,并配備老年人常用藥,如降壓藥、速效救心丸等,使老人在文化休閑活動時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