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李 洋
252.89萬常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占比16.5%,其中非戶籍未成年人占常住未成年人總數的比例達53.2%。未成年人占比高、流動未成年人比例大,成為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需要直面的現狀。
方向明則思路清,目標準則干勁足。近年來,龍華區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省、市關于未保工作的要求,立足工作實際,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探索建立“黨政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聯動機制,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區,為未成年人筑夢追夢圓夢保駕護航。
別怕,保護就在你身邊
未保政策落地落實,關鍵要把人組織起來、培育起來,建設一支專業的基層工作隊伍。2020年5月,深圳市龍華區民政局在觀湖街道開展社區專職兒童主任建設試點,選拔懂業務、知民情、有情懷的社區工作者擔任。
老村社區的趙婷婷成為第一批專職兒童主任。“一開始大家覺得事情太多,也不知道怎么干,觀望的人多。我比較年輕,就主動報名了。”趙婷婷說,“當時社區居民的接受度不高,碰到家長打孩子的情況,我上門調解常被說多管閑事。”
為打開工作局面,龍華區民政局從提升兒童主任專業技能入手,每年組織開展各種線上線下培訓,累計達360課時。2021年的一場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題學習講座,對兒童主任開展網絡保護工作的業務流程進行了指導、相關知識進行了普及,讓趙婷婷很是受益。
工作不久,趙婷婷便碰到這樣的個案。一位10歲的小女孩拿奶奶的手機打游戲,充值了10萬元,游戲公司要求申請全額退款的前提是把監護人變更為奶奶。趙婷婷咨詢社工站律師后確定并不需要變更監護人,便反復和游戲公司協商,最終爭取到全額退款,幫助家長挽回了損失。
除了處理此類特殊事件,兒童主任更多扎根社區一線,排查因經濟條件、監護缺失、暴力侵害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孩子,及時提供專業的關愛服務。
觀湖街道大和社區兒童主任吳凱珍就是這樣一個傾聽者和陪伴者。2021年5月的一天,吳凱珍在錄入和核查轄區未成年人信息時,發現有2名困境未成年人信息不全,便馬上入戶了解情況。剛結束走訪就接到社區民警電話,說發現一名疑似流浪未成年人,吳凱珍又匆忙趕往現場處理。這是吳凱珍日常工作的縮影。每當有人問起她工作的動力時,吳凱珍總是說:“他們開心的笑臉,就是我最大的回報。”
目前,龍華區下轄6個街道、56個社區,“區—街道—社區”三級兒童工作隊伍達到135人,社區專職兒童主任19人,已覆蓋全區所有社區居委會。
全區的兒童服務設施建設同步進行。先后建成兒童友好型醫院、婦女兒童健康體驗館、龍塘社區公園在內的,涉及社區、公園、學校、醫院等七大領域的42個兒童友好試點建設項目、9個兒童友好實踐基地,以及113間公共場所母嬰室、“星星之家”工作坊、特殊教育等便民服務設施。
在此基礎上,全區助困、助殘、助醫、助學、助業全面救助體系也初步建立。2021年,龍華區民政局先后對40戶困境未成年人家庭進行居家環境改造,累計發放各類生活補助和救助金1033.84萬元;累計開展殘疾少年兒童康復救助服務1490人次,發放補貼4355萬元;為22名困境未成年人開展醫療救助,累計投入69.35萬元;設立困難學生助學資助基金,累計發放助學金89萬余元,惠及260人次;對困境未成年人家庭進行就業幫扶,開展線上線下招聘30余次,服務居民近700人次。
目前,龍華區初步取得社區兒童主任覆蓋率、服務設施覆蓋率、困境未成年人資助率“三個100%”階段性成果。
守護,一路伴你健康成長
關心和愛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2021年,龍華區未保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合推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宣傳片《保·未》,4分鐘的短片講述了龍華區如何解決兒童成長中可能面臨的猥褻、家暴、霸凌等問題。
“孩子的成長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意想不到的陰影可能會突然襲來。”這是宣傳片的開頭語,也是王小花在現實中所遭遇的。13歲的王小花在父母離異后中斷了學業,跟隨母親到龍華打工生活。2020年10月的一天,王小花像往常一樣在母親工作的飯店門口等她下班,不幸卻意外降臨,她被喝醉酒的韋某猥褻,母親發現后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案發后,王小花得到了未成年被害人的特殊優先保護。相關部門在一站式保護中心內及時開展了案件詢問、身體檢查、證據提取、社工服務等工作。這個成立于2019年的深圳市首家未成年人一站式保護中心由區檢察院聯合衛健局設立,不僅避免了對受害兒童造成二次傷害,更有利于及時開展救助,實現監督、維權、幫教工作有機結合,為受害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證據面前,韋某認罪被判刑。但王小花的母親卻被飯店老板辭退,沒有收入讓她們深感彷徨無助。區檢察院主動開展工作,先后為王小花申請了兩筆未成年被害人生活救助金,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隨后還為其申請了7萬元的國家司法救助金,用于治療她的先天斜視和日常生活開支。后經多方溝通,區人大代表張立品為王小花的母親解決了就業問題,社保卡、居住證也一并申辦下來。隨后,在區教育局的幫助下,2021年2月,王小花再次背上書包去讀書。
回訪中,王小花開心地講著學校的生活和自己的夢想。她的母親說:“雖然有一些不適應,但孩子在慢慢融入集體。”
2021年6月,由區民政局牽頭、32個部門共同參與的龍華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統籌推進各項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隨著《深圳市龍華區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實施方案(試行)》《龍華區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指引(試行)》的陸續出臺,全區未保工作有據可依。同年10月,在龍華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未成年人保護“十項服務清單”發布,內容包括打造“1+6”服務陣地、關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建設平安校園等。
為了幫助更多的“王小花”,龍華區未保工作領導小組著力構建司法救助體系,捍衛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以前,龍華區就在全市先行先試“強制報告”和“入職查詢”制度。全區建立了18個法律援助工作站、56個婦女兒童法律援助聯絡點,組建了30人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律援助律師團隊,形成了區、街道、社區的“1+6+N”三級法律援助服務網絡。設置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涉及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案件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
家庭與學校也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防線。龍華區未保工作小組在全市推出360度婚姻家庭文化建設項目和居家護童計劃,制定《龍華區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指引(試行)》,根據受監護侵害困境兒童危急程度劃分等級實施精準干預;建立了校園安全、應急管理、防侵害等25項制度,7大類應急預案,確保師生安全;在全區96所中小學配備222名專職心理教師的基礎上,一站式線上心理服務平臺“校園安心行動”啟用;發布中小幼民法典課程《給孩子們講民法典》,聘請15名檢察官、33名警官擔任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常態化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
目前,龍華區共開展入職查詢累計3萬余人,發現134人有犯罪前科,全部辭退或不予錄用。社區兒童專職主任、區婦聯專干共排查處理未成年人被家暴案27件,向公安、區法院履行強制報告7次,協助開具告誡書17份,協助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9份,未成年人的安全得到了更好保障。
聚力,同關注“童未來”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培育、引導和規范有關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2021年8月,民政部印發的《關于開展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的通知》再次明確“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的基本原則。
近年來,龍華區民政局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方面持續發力,以社會組織“黨建+公益創投”項目為抓手,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未成年人提供各類關愛服務。大浪街道大浪元芬社區的李小偉就是受益人之一。
2021年9月,因為偷拿了母親500元錢被發現,12歲的李小偉受到母親嚴厲批評,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幾經周折才被找到。孩子的強烈情感表達和母親的緊張情緒讓親子關系更加惡化。在“心相約,童成長——龍華區弱勢兒童心靈關愛項目”開展期間,社區工作人員主動找到項目實施機構尋求幫助,社工周美英對李小偉家庭開展了個案干預。
“第一次見到小偉時,他窩在角落里,瘦瘦小小、沉默寡言,和同齡孩子的狀態很不相符。”周美英回憶道。經過初步了解得知,李小偉的爸媽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爸爸去世后,一直由媽媽帶著他生活。媽媽對孩子的控制欲很強,不允許他獨自外出,如果不聽話或損壞了什么東西,就會嚴厲批評。長此以往,李小偉失去了主動交流的意愿,媽媽不問話,他就悶著頭不說話。
“工作的突破口是讓孩子媽媽知道自身的教育和溝通方式出了問題。”周美英介紹說,“在親子關系打分環節,孩子只給媽媽打了30分,這讓媽媽很震驚。她一直認為,自己和孩子交流得很不錯。”
經過4次干預引導,李小偉的媽媽掌握了觀察孩子情緒變化、進行平等交流、給予孩子空間的方法。現在,小偉的媽媽經常邀請鄰居家的孩子來家和小偉共同學習,也同意讓小偉去和同學一起玩耍。
龍華區借助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在培訓、服務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有效解決了未成年人在生活、學習、健康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沿著這一工作思路,流動兒童抗逆力提升服務、拒絕網絡成癮培養好心態、弱勢兒童心理關愛等一大批項目陸續開展起來。
不僅如此,區未保辦還邀請12名專家學者組成了龍華區未成年人保護專家庫;發揮龍華未保領域1090名專業社工優勢;依托觀湖街道大和社工村開展未成年人保護研究和社工個案服務,形成了集研討、創新、服務實踐、資源鏈接為一體的未成年人服務樞紐;擬定《未成年人保護個案會商制度》,撬動各方資源,先后開展了3次個案會商,主動幫扶2名未成年人。
2021年9月24日,龍華區首個集慈善服務、體驗、學習于一體的社區兒童公益服務站正式運行,針對福城街道桔塘社區流動兒童偏多的現狀開展各類關愛活動。同年11月,觀湖街道觀城社區大和加油成長公益服務站也揭牌成立。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桔塘社區兒童公益服務站開展了2場冬奧會主題活動,在為小朋友普及奧運知識、制作手工的同時,埋下了夢想的種子。
2021年10月28日,龍華區未保辦聯合區慈善會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專項基金,為社會救助制度無法覆蓋的非戶籍困境未成年人提供臨時性經濟救助,并開展困境兒童心理疏導、賦能提升、權益維護等個案服務,目前該基金已獲捐50萬元。
龍華區堅持以兒童議事會為平臺,從兒童議事會的培育、兒童議事能力的訓練到議事流程的建設,打通兒童參與全流程中的各個關隘,讓兒童成為城市治理中新的行動力量。2018年,龍華區啟動社區兒童議事會組建培育工作,在全區6個街道8個社區率先試點;2019年,龍華區成立第一屆區級兒童議事會;2020年實現兒童議事會全覆蓋,達到58個,形成區—街道—社區(學校)三級網絡。經過3年多的實踐,龍華區已經初步探索出一套“統籌培訓—招募納新—確定議題—實地調研—議案會議—社會倡導”嚴格規范的兒童參與流程,形成了“兒童成長+成人支持”雙效聯動機制,兒童探討的議題廣度、深度不斷拓展,議事成果與社會治理對接也在不斷增強。
“黨政主導、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服務體系已在龍華區形成合力,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接下來,龍華區將以創建示范區工作為抓手,接續奮斗,按照《深圳市龍華區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實施方案(試行)》落實任務清單、嚴控時間節點,對標補差,形成合力,爭創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努力讓全區未成年人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久、安全感更優。
(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