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趙銘鍇 杜英志
近年來,山東省煙臺市強化黨建引領,不斷健全體制、完善政策、搭建平臺,推動社區社會組織規模由小變大、覆蓋范圍由窄變寬、作用發揮由弱到強,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該市建成社會組織孵化平臺16個,社區社會組織超過1.1萬個。
加強制度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在市級層面,煙臺將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列入民政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市民政局、組織部、政法委和農業農村局聯合制定了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三年規劃,實施黨建引領護航、規范管理提升、社區治理參與、服務平臺支持、示范項目培樹等7項行動計劃,以及引導公眾監督、形成管理合力、開展關愛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創新保障機制等23個專項任務。同時,全面落實分類登記管理制度,指導社區社會組織制定簡易章程,舉辦全市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賦能發展示范培訓班,全面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的組織集約化、服務專業化、平臺標準化、項目品牌化。
在縣區級層面,煙臺市研究制定并推廣《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和管理指導標準》《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工作指引》《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工作指引》,提高各縣(市、區)規范化專業化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水平。芝罘區先后投入財政資金1500多萬元,通過舉辦“紅帆啟航·助力城市治理”“點亮紅色光源·社區社會組織培育十百千工程”等公益創投活動,激發社區社會組織活力。目前,該區12個街道全部成立了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
在鎮(街)和社區層面,煙臺市明確街道黨工委、鄉鎮黨委和城鄉社區黨組織黨建責任,通過購買服務、獎勵補助、提供活動場所、設立黨建項目等方式,促進黨的組織和工作向社區社會組織覆蓋,推進黨的領導與社區社會組織依法自治的有機統一。
此外,煙臺市注重整合駐煙高校、黨校師資以及黨政機關中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和實踐經驗的干部資源,設立社會組織黨校,將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群體納入培訓范圍,強化思想武裝,為他們參與基層治理賦能。
關注民需增強群眾幸福感
煙臺市堅持以民需為導向,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利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開展各式各樣的為民服務,切實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
牟平區愛心協會舉辦的愛心餐廳日前迎來了第400萬位用餐者,該餐廳目前已覆蓋煙臺市6個區市,到愛心餐廳免費用餐也已成為鰥寡孤獨老人和環衛工人的一大樂事。萊州市永安路街道景陽社區的銀鈴志愿服務隊,以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為特色,提供幫買、陪聊、保潔等溫暖服務,極大地解決了獨居高齡老人面臨的很多生活難題。成立1年多來,銀鈴志愿服務隊的成員已由12人擴大到53人,累計提供服務 650多場次。福山區民政局引導社區社會組織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進社區、進樓棟、進家庭活動,各社區社會組織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團結互助包容祥和”的社區文化凝聚居民共識,讓陌生的鄰里成為熟人,讓寂寞的樓道熱鬧起來,讓冷清的社區活躍起來,實現多方聯動、綜合整治。
芝罘區依托社會組織創益園,孵化培育專項社區社會組織。該區篩選6個規模較大的成熟型社會組織作為“導師”,12個街道各挑選1名有責任心、公益情的樓片長、網格員或者熱心群眾作為“學員”。“導師”與“學員”結對幫扶,孵化社區社會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商圈、進公共場所宣講,打造了一批留得下、見成效的社區社會組織骨干。
助力鄉村振興彰顯擔當
今年以來,煙臺市不斷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源向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和涉農服務項目傾斜,大力發展“三農”領域社會組織、農村志愿服務組織,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各區市也充分利用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專項資金,按照鄉村發展需求設立公益項目清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區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
龍口市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公益創投大賽”項目,以全市各級社會組織深入村居開展服務為基本要求,發揮市級專業社會組織的帶動作用,幫助農村建立和孵化1-3支由村黨委統一領導、有主心骨、常態化開展活動的小微社區社會組織,同時制定小微社區社會組織骨干人才培養培訓計劃,促進村居、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以及社區志愿者等力量統籌發展,著力加強社區社會組織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此外,龍口市還設立了社會組織駐村和社工駐村制度,推動樞紐型、旗艦型社會組織以常態化、持續性的方式幫扶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參與鄉村建設、服務特殊人群。同時,探索建立基于社區社會組織的村內互助服務機制、互助救濟機制、互助合作機制等,拓展村(居)民自治形式、優化自治效能。
當前,煙臺市正在加快推進以社區大黨委為統領、政府購買服務為保障、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志愿服務“四社聯動”社區治理服務機制,社區治理標準化、社會化、專業化、自治化水平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獲得感成色越來越足。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