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葫蘆島一天最熱鬧的時光,是一天一趟的船舶靠岸時候。“島上無法購買米、油、菜,只能通過政府的‘菜籃子’工程預定物品,再通過船只運送。”負責向葫蘆島運送物資的船長說。葫蘆島沒有路燈,托老所的老人吃過晚飯后便洗漱休息了,托老所所長竺賽君感嘆,“我已經68歲了,再過幾年也無法照顧這些老人了。”
如何解決偏遠海島的基本養老服務難題,擺上了2021年浙江省民政廳的日程。2021年5月7日,為期3年的“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啟動。《中國民政》雜志記者采訪了浙江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陳建義,據他介紹,這項行動是浙江省在養老服務領域高質量建設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舉措,也是促成區域間養老服務均衡發展的有效探索。
記者:從什么時候關注到海島養老問題?
陳建義:2020年1月浙江省人大財經委召開會議,審議2020年民政廳的年度預算。會上,舟山市普陀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戴靈芝介紹了一些懸水小島的情況。當年輕人逐漸離開后,這些懸水小島上只剩下了老人,島上公共服務資源匱乏、文化生活貧乏,養老服務水平很低。戴靈芝請求省民政廳出臺相關政策,幫助島上的老年人安享晚年。
當年8月,省民政廳廳長王劍侯帶隊,前往舟山幾個懸水小島調研養老問題。一路下來,我們發現情況很嚴峻。比如柴山島,島上有113位老人,平均年齡達74歲,島上唯一的養老服務人員卻是78歲高齡的吳榮娣。這位老人既是養老院院長,又是照料中心主任,還是護理員、廚師。
在舟山,有將近20個小島同樣存在這種問題,這些小島居住著近3萬老人,養老設施差、護理水平低,基本養老服務難以保障。
記者:如何想到了“海島支老”這種方式?
陳建義:我們在這些海島上建立了養老機構,但是相關服務人員不足。這是由于海島上的老人講方言,飲食以海鮮為主,生活比較枯燥,留不住外來人員。
2020年下半年討論“十四五”規劃時,我們嘗試借鑒支教的做法,于是將“海島支老,一起安好”納入浙江省養老服務“十四五”規劃。
2021年3月,王劍侯廳長帶領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5個市局一把手奔赴舟山調研。看到這些海島上的情況,都很受觸動,覺得應該群策群力,解決島上養老問題。
同年4月,省民政廳印發《關于組織開展“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的通知》,5月7日,我們在舟山市嵊泗縣嵊山鎮舉行了啟動儀式,正式開展為期3年的“海島支老、一起安好”行動。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海島支老”具體是如何開展的?
陳建義:浙江5個市分別對接舟山4個縣市的15個島,杭州、嘉興支援嵊泗縣,寧波支援普陀區,湖州支援定海區,紹興支援岱山縣。包干市在每個島上設置1名管理人員、1名護理人員,開展服務支老、設施支老、管理支老、文化支老活動,同時,社會組織也積極參與了進來。
通過大力宣傳,支老人員踴躍報名,都是好中選優,比如2019年全國養老護理競賽一等獎獲得者、省首席技師曹媛主動寫申請書,成為首批支老成員。
記者:“海島支老”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呢?
陳建義:剛開始,島上居民認為我們待一段時間就會走了,并不會長期堅持下去。此外,前期因為等待輪渡、購置材料等因素,工作進展比較緩慢,有人揶揄“支老隊員又去蹭飯了”。
但是,事情都有了解和融合的過程。隨著支老工作的開展,隊員到島上每一位老人家里走訪,通過為他們整理房間、洗腳剃須,陪他們玩游戲、跳廣場舞等方式,逐漸熟悉親近了這些老人。
后來隊員們離島時,老人們抱著她們哭,拿出平時舍不得吃的東西為她們餞行,依依不舍地送她們上船。
記者:能看得出“海島支老”為當地帶去了很大改變,行動開展8個月成效如何?
陳建義:目前,有30名護理人員入駐15個懸水小島,開展常態化養老服務。5個市的民政部門組織醫療機構、文化團體和社會組織上島,輸送物資,開展各類活動,惠及老年人3萬余人。護理人員和社會機構的入駐,使島上養老護理服務、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養老服務設施設備大為改善,當地養老服務隊伍也得到了良好的培訓。同時,小島上居民的精神面貌也明顯變好了。
記者:“海島支老”行動,無論是從名稱上還是效果上有共同富裕的意味。
陳建義:是的,這項行動從經濟扶貧轉向服務扶貧,是對實現養老服務區域“共同富裕”途徑的一次探索。“一起安好”是對“共同富裕”的一種生活描繪:一起安,共同好,同在浙江、共同安度晚年、共同擁有美好生活。
目前,加大海島養老服務供給已經列入《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
記者:“海島支老”是一種外部資源輸入,可能關鍵還是要撬動起當地的資源政策。
陳建義:我現在關注的問題是,應該如何規劃這些懸水小島三年后的養老方案。舟山海島養老問題關鍵是服務隊伍,大島上的養老院解決不了小島的養老問題,小島需要有一支穩定的養老服務隊伍。這需要當地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吸引人們到小島上從事養老護理工作,這些養老護理員既提供機構養老服務,又提供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
記者:在推進“海島支老”行動中,給您帶來哪些啟示或感受?下一步的計劃是什么?
陳建義:養老區域不平衡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從省級民政部門角度來說,我們無法完全消除這種不平衡,但是可以逐步補齊養老服務短板,更好地滿足老人養老需求。下一步,我們計劃解決山區養老問題,由于山區群眾居住分散,養老需求不集中,養老服務成本會更加高昂,山區老人支付能力又相對較低,相信這個問題將會更加棘手。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
記者: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