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湖南省民政廳對口幫扶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羅家水村——
共繪山鄉巨變的新時代畫卷

時間:2022-04-0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銘

春光正好,農時催人。開春后,湖南省民政廳駐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羅家水村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以下簡稱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邊謀劃春耕生產,一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引導群眾從家庭小灶臺走向鄉村振興大舞臺,真正把鄉村建設得更強更富更美。

既要做群眾“貼心人”,更要做鄉村振興的“操盤手”——自2021年5月7日駐村開始,駐村工作隊的3名隊員與村“兩委”共同擔負起推動學理論、強組織、固成果、興產業、美村莊、共治理、育人才、優服務“八個推動”職責任務,厚植為民愛民情懷,與村民共繪黨建紅、民生暖、群眾富、生態綠、民風淳的山鄉巨變新時代畫卷,充分展現了民政工作在鄉村振興中的新作為。

黨建引領聚合力 “五興”積分有新意

駐村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譚顯潤第一眼見到羅家水村時,便跟隊員們說了一句:“看,這個村子就像掛在半山腰上一樣。”這個富有詩意的表達,卻是羅家水村的痛點。駐村工作隊在座談和走訪中發現,很多村民認為村子難有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里的千年銀杏、百畝梯田、瀑布群等自然資源難以產生效益,對參與村級公共事務更是缺乏熱情。

羅家水村總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處于500米至1000米之間,共有村民小組12個,有村民1016人。

為了凝聚發展合力,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結合實際,從夯實黨建根基出發,找準鄉村振興支撐點。很快,以黨支部設置標準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范化為主要內容的黨支部建強計劃付諸實踐,把黨課課堂也搬到了田間地頭,成立的鄉村振興黨員先鋒隊更是主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帶領村民復墾拋荒農田60多畝,沿著村道沿線植樹3000多棵。加強村級小微權力監管,嚴格執行黨務、村務、財務公開。

黨員走在前、干在前,群眾看得見、能感知。去年9月,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合計,趁熱打鐵,開展鄉村振興“五興”積分管理,圍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對標設置了27個加分項目、13個減分項目,旨在增強村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干事創業的主動性。經過半年多的推動,村民們累計積分達4.5萬多分。

3月5日,在羅家水村首次積分兌換物資活動現場,香皂、洗衣液、一次性水杯等物品琳瑯滿目,前來兌換的村民絡繹不絕。村民李立都通過參與村里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積累了400分,高高興興地兌換了10多件生活物品。“這更像一份榮譽。”他笑著說。

兜底保障出實效 產業富民不等靠

開展駐村幫扶,賦能鄉村振興,就是要走進群眾心里,解決民生痛點。駐村工作隊精準施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因地制宜,通過產業助力,高質量強筋骨、活血脈,在具體工作中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

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湖南省民政廳對3戶監測戶、106戶脫貧戶實施結對幫扶、綜合施策。先后發放慰問金10萬元,累計解決生產生活問題86個,發放殘疾人康復輔具48人次,慈善助學助餐65人次,修繕改造房屋50戶,救助受災群眾60多戶。同時,引導社會組織來村設立社會工作室、留守兒童關愛室,并鏈接幫扶款物近150萬元。

產業發展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也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駐村工作隊聘請高校專家團隊,緊緊依靠村“兩委”,圍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事,編制了符合實際、切實管用的鄉村振興規劃。

為了發展鄉村旅游,駐村工作隊拓寬村道10公里,安裝路燈110盞,對全村路口、景點、村組設置標識牌,建成風雨橋、觀景臺、觀景亭、入村牌樓。同時,確定了以建設千年銀杏園景區為核心帶動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爭取羅家水村納入當地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去年來村觀光游客達5.5萬人次,農產品、農家樂、民宿經營收入達28萬元。目前已經建成的蘑菇種植基地、特色水果采摘基地,預計年銷售額將突破30萬元。

同時,出臺15條產業扶持政策,引導外出村民返鄉創業,鼓勵村民創造美好生活。羅家水村6組的李振國去年下半年思慮再三,決定轉讓在廣東經營多年的賓館業務回村創業,一并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他投入10多萬元參股村集體的蘑菇種植基地,并被村集體聘為銷售經理;9組村民楊文典將在外務工積攢的20多萬元投入村集體的養牛場,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當起了“牛司令”。如今,他們都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找到用武之地。

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還帶領村民發展高山糧食產業,對現有耕地、閑置土地進行提質增效,共平整復墾耕地100畝,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500畝,預計每畝可增收300元。改造低產楠竹林1000畝,提高楠竹產出率,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駐村工作隊扎扎實實的工作,羅家水村的村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人均收入從2020年的5160元,提升到了2021年的6650元,預計今年可以達到9000元。

苗鄉新風換新顏 文化賦能添底蘊

鄉村振興需要環境做底色,也需要文化做內涵。羅家水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見人、見物、見生活,勁吹苗鄉文明新風。

駐村工作隊全力保留住傳統村莊的風貌,在人口集中院落、村主干道兩側,緊緊圍繞鄉村振興、苗族風俗、農耕文化、民政文化、千年銀杏等主題,繪制精美墻繪30多處,建成苗族文化創意區、農耕文化創意區,打造“一墻一文化,一墻一風景”,一筆一畫描繪鄉村振興的詩意畫卷。

美麗鄉村既要美在環境,也要美在人心。羅家水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選有威望的黨員鄉賢,組建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讓群眾“唱主角”“挑大梁”,推進鄉村自治、德治、法治融合發展,充分釋放鄉村治理效能。現在,村里鋪張浪費、大擺筵席等不良習氣得到極大改善,新風尚、新氣象撲面而來。

去年年底,村“兩委”采取“群眾推、代表議、榜上亮”的評議方式,選樹了12位道德模范、孝老模范、衛生模范、教育模范、公益模范。70歲的老黨員楊支桂,因為帶頭參與義務清理村主干道、宣傳黨的政策、發掘傳播本村優秀苗族文化,被評為“首屆道德模范”,村民們說這個榮譽他當之無愧。

羅家水村還建立了一支苗族文藝隊,他們傳承苗族傳統文化,開展接地氣的文藝創作,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弘揚時代精神,引領文明鄉風,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村民心中。

姹紫嫣紅,百花爭妍,正是人間四月天。如今的羅家水村,鄉村振興百花齊放,特色農旅拔節生長,一部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正在火熱上演。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1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