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高密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黃贊友
近年來,山東省高密市民政局以創建省級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實驗區為契機,切實履行民生兜底保障職責,全力打造“夷起幫”(高密古稱夷維、夷安,故其社會救助品牌起名為“夷起幫”,也有諧音“一起幫”的意思)大救助服務品牌,用心用情干好民生實事,不斷提高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好制度協同“組合拳”
構建綜合救助新格局
建立三級聯動機制。高密市統籌構建市、鎮、村三級社會救助聯動工作機制,加強對社會救助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綜合協調,周密統籌各救助部門的政策資源、救助資源、數據資源,做到主動發現、及時干預、精準救助和綜合幫扶困難群眾。
強化部門協同配合。全面梳理整合教育、人社、衛健、殘聯、醫保等13個救助職能部門35項救助幫扶政策,加快建成“資源統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平臺支撐、數據共享”的社會救助體系,利用社會救助綜合信息平臺共同推進社會救助協同辦理,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盤活社區三類力量。優化社區“民政工作聯絡員”“網格員”“助困公益崗”三類人員聯動協作工作機制,拓展“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工作模式,對全市2000余名三類人員進行培訓,定期開展入戶走訪。今年上半年累計為生活困難群眾辦理各類事項1376件。
暢通綜合評估“微循環”
提升社會救助精準度
開展第三方精準評估。委托山東大千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山東和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兩家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通過科學抽樣采集各行業人員收入數據,明確收入參考標準,完善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為調查評估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強化數據信息核對。通過濰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務中心與銀行、工商、稅務、房管、人社等部門實現數據對比,嚴格審核救助對象經濟狀況,定期跟蹤家庭財產變化情況,有效提升社會救助對象認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今年上半年累計完成信息核對1508戶4751人。
優化評估指標體系。采取定期“入戶核查、鄰里走訪、信函索證、消費追蹤”的評估步驟,嚴格按照“每戶必入、入戶見人”的工作原則,對全市5310戶8509名低保人員開展全覆蓋現場評估。今年上半年共梳理排查因死亡等原因退保536人、新增低保人員156人,切實做到應保盡保。
打好流程優化“暖心牌”
實現便民服務零跑腿
上門服務全程代辦。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全程幫辦代辦,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走訪、信息核對等方式,精準采集數據信息,綜合評估認定新增及享受救助的困難家庭。今年以來,先后為643戶952名困難群眾幫辦低保、殘疾人補貼等業務。
簡化流程一次辦好。優化整合社會救助事項,把分散在不同科室的救助事項按鏈條進行整合,使社會救助業務“一次申請、一套資料;一窗受理、全科服務;內部流轉、并聯辦理”,構建融合式大救助工作機制。目前,已實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急難型臨時救助4類救助事項“一次辦好”。
主動服務及時救助。當好主動發現的“吹哨人”,構建以市民政局統籌協調、鎮(街)受理審批、村(居)聯絡員主動協助以及第三方全程參與的“3+1”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大數據比對等方式,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重大疾病、重度殘疾的困難人員,納入重點關注范圍,及時掌握救助需求。今年上半年累計支出臨時救助金896412元,救助474人。
引進社會參與“助推器”
拓寬救助幫扶新渠道
開展特困人員監護照料。推進開展特困人員監護試點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為2906名分散特困供養人員提供居家護理和住院陪護服務,切實提升特困人員生活質量和照護水平。正式啟動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工作,目前,山東健康·頤和家園高密園頤康寓(高密市社會福利中心)正式運行,共設計總床位2021張,截至目前,首批61名老人已入駐,其他老人正在有序組織之中,年內可望全部入駐。
推動社區康復輔助器具租賃。加快推進中央福彩公益金開展困難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兩項省級試點創建,累計投資46萬元,先后為高密市市立醫院、山東頤養健康集團等機構配備多功能護理床、電動輪椅、康復健身器材等輔助器具713臺(套)。
扶持困難精神殘疾人集中照護工作。投入22萬元扶持開展重度殘疾兒童、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訓練和能力提升,為患有重度精神障礙、腦癱、自閉癥的未成年人和有長期照護需求的低收入精神殘疾人提供集中照護服務;依托“星熠家園”康復教育中心,為全市1000多名特殊青少年提供預防、早期干預、診斷、康復治療、特殊教育及家庭指導訓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