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周冉冉)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印發《關于完善“五社聯動”機制 創新基層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以縣(市、區)社會工作指導服務中心為牽引、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為樞紐、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室為基礎的三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培育發展一批有較強專業性和信譽度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組織孵化體系實現區、市、縣“三級”全覆蓋,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覆蓋率達到80%以上,打造100個“五社聯動”示范社區,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途徑進一步暢通,社會慈善資源作用更加凸顯,“五社聯動”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社區居民服務需求得到有效回應,基層治理效能明顯提升。
《意見》指出,創新完善“以社區為平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為依托、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五社聯動”機制,著力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和人才隊伍優勢,賦能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和社區居民,發掘和利用社會慈善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融合發展、有效聯動,進一步激發社會活力,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