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顏小釵
累計募集善款9443.64萬元,支出善款7045.73萬元;設立1億元“共同富裕基金”,受益群眾達7萬人次……這是浙江省瑞安市慈善工作近一年的成績。作為浙江省“浙里有善”試點城市,在趕考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這里搭建了怎樣的慈善服務平臺?構建了什么樣的慈善服務網絡?
“一站式”服務平臺讓善行匯聚起來
據瑞安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徐飛婕介紹,1520平方米的瑞安市民政局原辦公樓,于2020年改建為瑞安市慈善基地,由瑞安市慈善組織發展中心運營。自此,30余家公益慈善組織入駐該基地,組團開展慈善服務上千場,迸發出“黨建引領、政府主導、民政主建、第三方主運”的慈善活力。該基地近兩年連續被浙江省民政廳授予“浙江省示范性慈善基地”稱號。
“相比之前碎片化的慈善服務,慈善基地猶如聚寶盆,讓慈善資源得到更好整合,慈善項目運營變得更高效、更專業。”瑞安市慈善組織發展中心理事長賈盛開認為。
是什么樣的力量把這些慈善組織團結在一起?據了解,慈善基地探索“黨建+慈善”模式,引導入駐機構成立5個聯合黨支部。各黨組織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圍繞“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社會”的理念,聯合相關單位實施“紅色列車”黨員公益慈善項目,制定慈善基地服務清單,涵蓋法律咨詢、義診義剪等服務。該清單由鄉鎮(街道)根據當地困難群眾的需求進行“點單”。目前,累計有3800余人次的黨員志愿者和社會志愿者參與服務。
以聯合黨支部為紐帶,慈善基地正在一邊搭建慈善資源平臺,引導社會愛心人士、企業家參與公益事業;一邊搭建慈善服務橋梁,引導草根公益社會組織開展扎根基層的慈善項目,實現慈善服務、慈善資源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基地猶如“眾創空間”,多家草根慈善公益類社會組織在這里有了“娘家”,有了辦公設施,有了項目。助醫、助農、助學、助老、助幼、助殘等項目在此孕育、壯大,集結成慈善基地“樂善園”品牌項目。
一個個服務項目讓善行精準到達
盡管近年來隨著醫療保障的不斷完善,報銷比例不斷提高,但部分群體仍存在因病致困的現象。據悉,尿毒癥患者每周要做3次血液透析,每次費用500多元。經報銷后,一年自費仍需2萬元至3萬元,致使一些原本經濟不寬裕的家庭陷入困境。瑞安市慈善總會(以下簡稱慈善總會)和瑞安市中醫院于2016年3月共同出資25萬元,啟動護腎救助項目,給予符合條件的患者每人每年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救助。慈善基地則通過多渠道宣傳該項目,吸引愛心企業陸續加入。目前,該項目已投入155萬元,幫助323名尿毒癥患者延續了生命的希望。
“在慈善幫扶過程中,除了‘輸血式’救助,我們還嘗試開發產業幫扶、技能幫扶、教育幫扶等‘造血式’慈善項目,形成長效機制,精準提高困難群體自我發展能力。”徐飛婕表示。
瑞安市的西部地區以山區為主,經多次考察調研,慈善總會和慈善基地聯合開展“農業造血”項目,將梅嶼蔬菜專業合作社、順泰毛芋種植合作社作為項目實施點,依托合作社的土地資源、生產設施等優勢,扶持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困難農戶開展農業生產。慈善總會依托兩家合作社,累計為困難農戶發放助農款710萬元,用于購買農具、農產品和技能培訓,帶動2300多戶農戶實現了每年每戶增收5000元的目標。慈善基地則指導合作社完成資源對接所需的手續,讓他們順利對接溫州市級及其他縣市級資源。
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瑞安市紅十字會、教育局、慈善總會等6家單位于2021年聯合發起“云江助學”項目。據悉,該項目是2001年以來瑞安市資助貧困生上大學活動的延續和提升,目前已上線“浙里辦”APP,具備“在線辦理、實時查閱、信息反饋、后續跟蹤”等功能,累計幫助貧困大學生1.4萬多人次,發放助學款7485萬元。
民有所需,我有所行。“大愛瑞安·凈血護腎”“農業造血”“云江助學”以及殘障人士就業創業能力提升等項目,將一份份愛心匯聚起來,涌向最需要幫助的地方。
一個個家門口的超市讓善行融進生活
在徐飛婕看來,“如果說慈善基地為社會力量做公益慈善提供了一個信息交流、需求評估、運營專業的實體陣地,那么慈善之家則助力‘人人可慈善,慈善人人可為’的慈善氛圍下沉社區,讓慈善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成立于2009年的瑞安慈善超市(2021年1月更名為瑞安慈善之家)是一家有溫度的超市,由慈善總會每年以發放“愛心卡”的方式,免費為低保對象提供米、油等生活必需品,緩解其生活壓力。此外,普通市民也可到慈善之家購買商品,慈善之家所得盈利全部用于慈善事業。
“瑞安慈善之家不僅僅是一家超市,更是一個愛心平臺。它接受社會各界捐贈的愛心款物,充實慈善超市的救急能力,把關愛送給更多人。”據慈善總會副會長木善鈄介紹,2021年4月,慈善之家承接由民政局、農業農村局、慈善總會等單位聯辦的低收入農戶增收幫扶活動。慈善總會西安市瑞安商會慈善分會捐贈20.7萬元,為瑞安市5個村的207名低收入人口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的生活物資。慈善之家按時、按需采購物資,委托5支志愿服務隊分4批送貨上門。其中,慈善基地推薦的瑞安市壹元愛心公益服務中心、瑞安市愛心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與該項目結對,與其他3家社會組織一同入戶走訪,在為困難家庭送去生活物資之時,跟進他們的動態需求,提供專業服務。
今年5月,瑞安慈善之家湖嶺站開業,為湖嶺轄區的729戶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提供每戶每年價值1000元的物資,保障其基本生活。目前,慈善總會依托村(社區)陸續在基層成立慈善之家,把貼心的慈善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截至目前,慈善之家累計發放價值437萬余元的“愛心卡”,并通過鏈接資源,對接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共募集價值近1000萬元的愛心物資。慈善之家還組織志愿者團隊將這些物資送到貴州、云南、江西井岡山、四川阿壩及涼山等邊遠山區,為困難群眾送去溫暖。
一支支服務隊讓善行點亮城鄉
在民政局、慈善總會的指導下,慈善基地、慈善之家構建的慈善服務矩陣,更是凝聚了一批“招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慈善志愿者隊伍。
目前,全市共有180余支慈善志愿服務隊、37.64萬名注冊志愿者。平時服務、急時應急,他們猶如一道道光,點亮了城鄉的每個角落。瑞安市壹諾義工服務站圍繞女童保護開展公益講座;瑞安市壹元愛心公益服務中心每月28日固定開展“情暖夕陽紅”活動;德緣愛心慈善義工服務隊定期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其發起的“助力瑞城動車站”愛心項目還每天提供信息咨詢、行李托運等便民志愿服務……
為提高志愿者素養,慈善總會成立瑞安慈善學校,至今已開展3期公益培訓班。“瑞安是一座大愛之城。在疫情大考下,我們政社聯合,更是全力以赴。”瑞安市民政局局長吳曉宇表示,疫情發生后,在市民政局指導下,慈善總會第一時間發出募捐倡議,得到廣泛響應。慈善總會累計接收用于疫情防控服務的社會愛心捐款3200余萬元;30余支慈善志愿服務隊和2000余名慈善志愿者發揮自身優勢,加入抗疫隊伍,在穩經濟、保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吳曉宇介紹,瑞安目前正在打造“匯聚慈善力量”應用項目,包含“我要捐”“益起向善”“我的慈善故事”“公益地圖”四大特色場景,以匯聚更多向善力量,有效對接慈善供需兩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慈善,正讓這座千年小城變得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