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在社區治理中,“樓門院”是居民走出家庭參與社會活動、溝通鄰里感情的重要紐帶,是連接家庭和社區的神經末梢。為進一步推動社區治理向居民小區治理、樓門院治理深化,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北京市順義區自2020年起相繼在城鄉社區試點建設30余個樓門院(村組)治理示范點。一年多來,各示范點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做實黨建引領、突出環境提升、強化文化建設、加強社區服務、深化公示制度”的標準加強規范化建設,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社區的凝聚力提升了,居民的認同感增強了,樓門的環境改善了,基層自治能力和服務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延伸“家文化”,讓樓門充滿人情味兒
憨態可掬的毛絨玩具、頗有歷史感的散文詩集、活靈活現的手工作品……這些都是記者在順義區后沙峪鎮江山賦社區26號樓3單元樓門內的愛心置物架上看到的。居民將自家的閑置物件拿出來與左鄰右舍分享,也可交換回一些自己所需的用品。整個樓門內的鄰里氛圍溫馨又熱鬧,就像一個大家庭。
“江山賦”是一個具有徽派建筑風格的社區,風景秀美。“我們社區最大的特點是流動人口倒掛嚴重,有上班的年輕人,有來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還有在附近教書的外國人。目前,我們正在構建以居民為主體的社區共建共治共享體系,希望能集所有居民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和諧美麗的家園?!苯劫x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亓偉偉感嘆道,2020年開展樓門院治理示范點建設以后,社區將目光鎖定在了26號樓3單元?!斑@個樓門共有17戶42人,居民的構成多樣,是整個江山賦社區的一個縮影。”
為了做好樓門院規范化治理工作,江山賦社區黨支部在26號樓3單元成立了樓門黨小組,負責召集社區包樓干部、樓長、門長、居民代表等共同商議如何把樓門建設得更美好。經過多次頭腦風暴,“溫馨、和諧、整潔、安全”幾個關鍵詞成為大家對樓門建設的共識。以此為基礎,社區粉刷了過道墻壁、完善了門禁系統、修建了無障礙通道、放置了愛心置物架、增添了便民服務箱,還號召居民自己動手裝扮所在樓層的樓道墻壁。
來自美國的安妮,在社區附近一所學校任教。疫情期間返回中國時,得到了社區工作者和鄰居的悉心照顧。聽說社區正在開展樓門治理工作,安妮特地買了一些有中國傳統元素的剪紙作品貼在樓道。居住在3樓的沈大媽,因要照顧家中的孫子和孫女,平時很少參加社區活動。樓門院治理工作開展后,沈大媽拿出孫輩的照片和手工作品來裝飾樓道,與鄰居們分享孩子的成長?!艾F在,我們樓門的居民都能自覺維護環境,鄰里間互幫互助、互敬互愛,越來越像一個大家庭了?!睒情T長車建軍笑著說。
順義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區劃管理科科長王娣告訴記者:“示范點社區通過召開議事協商會議、居民代表會議、黨員會議等形式,廣泛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在建設中充分展示居民家庭和個人特長,將樓門文化作為‘家文化’‘客廳文化’的延伸。如今,樓門院不僅變得整潔美觀,也更溫馨舒適、更有人情味兒了,并帶動了社區自治能力的提升?!?/p>
發揮居民骨干作用,讓社區生活充滿活力
在社區建設中,居民骨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社區工作者與居民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推進樓門院(村組)治理示范點建設過程中,順義區非常重視發揮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等退休老同志,以及書法、繪畫、攝影、手工藝制作愛好者等居民骨干的作用,共建鄰里團結、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圍。
今年67歲的張久香是順義區光明街道裕龍三區1號樓2單元的居民,她擅長朗誦、演講,曾多次參加區、街道組織的相關比賽。得知自己所在的樓門要開展書香主題示范點建設,張久香積極獻策,還組織樓門內六七名有相同愛好的鄰居建立了朗誦隊。
記者見到張久香時,她正和幾位鄰居在光明街道社會組織孵化中心誦讀詩句,聲音鏗鏘有力、洋洋盈耳。活動中,張久香還不時為鄰居們指導每個字的發音、每句話的語調?!袄收b隊組建后,社區專門為大家協調了活動空間?,F在,我們每周四上午都會開展活動,大家的凝聚力越來越強了,樓門內左鄰右舍的關系也更加融洽了。”張久香高興地說。
“我們這次樓門院治理選取的是超大型樓門,一共有80多戶200多位居民。將這樣一個大家庭凝聚起來并非易事,居民骨干的作用不可或缺?!睋}埲齾^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樹蕓介紹,除了朗誦隊,2單元樓門還成立了一支書法隊,由居民骨干韓連啟和趙玉民組織開展活動。
書法隊所寫的作品就展示在2單元的樓門內,墻壁上還有社區為樓門量身定做的“漂流書架”,上面分門別類地擺放著居民為樓門捐出的各種書籍。幾位路過的居民感嘆,如今的社區生活越來越有文化氣息了?!敖酉聛恚覀冞€會定期組織居民開展讀書會,鼓勵大家分享讀書體會和生活智慧,進一步營造愛讀書、讀好書的文化氛圍?!蓖鯓涫|說。
激發主人翁意識,讓大家的事商量著辦
記者了解到,樓門院(村組)治理示范點工作開展一年多來,順義區已經打造了30多個各具特色的樓門文化。除了江山賦社區的“家文化”樓門、裕龍三區的“書香”樓門外,還有勝利街道龍府花園5號樓3單元的“學習型”樓門,石園街道五里倉第二社區27號樓4單元的“孝文化”樓門等。
這些樓門文化的打造不僅體現在硬件改善和環境布置上,還體現在針對不同群體組織開展的互助活動中。例如,在重陽節時對樓門內的老年人群進行走訪慰問,開展適合未成年人參加的活動,幫助殘疾人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目的是讓鄰里間感受到互助互愛的溫暖。
“各樓門雖有不同的特色和亮點,但都圍繞著共同的主題——居民的事居民一起商量著辦,居民的事居民自己說了算。為的就是激發大家的主人翁意識,樓門管起來、美起來、聯起來、動起來、亮起來了,社區生活也就更美好、更和諧了?!蓖蹑方榻B。
為此,順義區不斷完善示范樓門的自治結構,明確議事會架構、制定議事規則、暢通運行機制。成立以樓長、門長為主的樓門議事會,議事會成員涵蓋了樓長、門長、層長,也有關心社區事務、責任心強、群眾基礎好、有居民自治組織工作經驗或能力突出的常住居民代表,同時還包含了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工作人員和駐區單位代表等。在樓門黨支部(黨小組)的指導下,樓門內圍繞提升環境質量、加強文化建設、豐富互助互動、推進社區治理以及滿足居民的共同需求,不定期組織召開議事會,解決社區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可供推廣的典型經驗。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樓門院示范點建設力度,持續推進基層治理重心下移,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體系,通過創新治理模式、整合轄區資源,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表樍x區委社會工委書記、區民政局局長李寶東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