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切實托住這個底

時間:2021-10-1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求是網
【字體:    打印

保障基本民生,托住底線最為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為民情懷,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對此,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李紀恒在《求是》撰文談了自己的學習體會。

堅決兜牢兜好民生底線

低收入群體、孤兒、特困人員等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況體現著民生保障的底線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切實托住這個底。

為此,民政部門務必發揮好社會救助等政策的托底功能,堅持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保障的底線,守好社會和諧穩定的紅線,織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通過具體細微的工作讓每一名困難群眾真切體會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圖為2021年4月27日,廣東省茂名市社會福利中心工作人員在跟孩子互動交流。該中心現有服務對象806人,其中孤殘兒童282名,是一家集養、治、教、娛樂、康復、特殊教育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福利事業單位,也是全國腦癱兒童康復訓練示范基地。 新華社記者 鄧華/攝

社會救助政策是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道防線

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是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維護社會底線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是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道防線。對于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必須依靠政策性兜底保障。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民政部門堅持分類救助、因人因戶精準施策,對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社會救助予以兜底扶貧,務求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傾斜、對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幫扶,到2020年底,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救助保障范圍,扎牢了“兩不愁”的制度防線,促進了“三保障”目標實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絕對貧困已消除,但相對貧困仍將長期存在。奮進新征程,必須從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出發,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健全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不斷提升社會救助政策的兜底保障效能。

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

困難群眾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夙夜在心的牽掛。總書記特別指出:“對各類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他們的疾苦,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三個格外”是民政為民服務的應有之義,必須義無反顧地擔起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的責任使命。民政部門持續推進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和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提標增效,4311萬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簡化優化救助流程,出臺救助“擴圍”政策,建立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著力快捷解決城鄉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僅2020年臨時救助就惠及1381萬人次。

持續加強孤兒等困境兒童保障,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國家保障。留守兒童信息實現動態管理,全國5.6萬名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67.5萬名村(居)兒童主任成為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主力軍。

全面建立殘疾人生活補貼、護理補貼以及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實施補貼申請“跨省通辦”,兩項補貼已分別惠及1193.5萬人、1464.3萬人。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為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手術矯治、輔具配置等康復服務,困難殘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穩定保障。

持續提高困難群眾、困境兒童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生活保障水平,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更是民政部門的職責使命。奮進新征程,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確保基本民生保障可持續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