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
碩果滿枝的好日子

時間:2022-06-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銘

正值初夏時節,地處武陵山深處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風景如畫,漫山遍野的獼猴桃、柚子等新果掛滿枝頭,長勢喜人;一棟棟樣式別致的小樓房坐落在干凈的村道兩邊,錯落有致。往日“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爛籮筐”的窮地方,如今真的成了富裕美麗、舒適宜居的幸福家園。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菖蒲塘村考察,了解村里扶貧開發和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要同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效益。

菖蒲塘村,是一個土家族聚居村,全村有710戶、3035人。8年多來,菖蒲塘人牢記總書記囑托,以發展壯大果業為依托,堅持黨建引領、科技賦能、市場鋪路、文明鑄魂,走上了一條農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新路子。

支部來引領 群眾有勁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菖蒲塘的村民主要靠種水稻和玉米維持生計。“山多地少路也爛,挑一擔水都要跑一兩公里,大伙的日子都很苦!”今年71歲的老支書王安全說,為了改變村里的面貌,村黨支部組織村干部、黨員、能人代表帶頭走出村子,到浙江、河南、福建等地學習水果種植技術,了解市場,尋找門路。

回村后,他們帶頭改種水果,成了當地最早的一批“萬元戶”。王安全發動村黨支部成員帶頭種,并給村民們贈送獼猴桃、蜜柚等苗木,一部分行動快的致了富,還有一部分心動后不敢行動,怕種多了賣不掉。

改變,從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里考察開始。“總書記來了大家都很激動,他囑托我們要‘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水果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王安全說,“我當時給總書記介紹了村里的產業情況,下定決心把村里的產業創新做優。”

總書記指明了方向,菖蒲塘人干勁十足。那一年,受到鼓舞的王邦忠結束了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涯,堅定了“回鄉發展更有奔頭”的想法;那一年,貧困戶田儒兵開始種柚子、種獼猴桃、育果苗;那一年,抱有疑慮不敢栽種果苗的梁立金也跟上了其他村民的步伐。此后幾年里,他們有的成功脫貧,有的成為種植大戶,都搬進了新房。

2016年,菖蒲塘村迎來了新發展,與周邊的馬王塘村、長坳村、櫻桃坳村合并,成立新的菖蒲塘村。村黨委成立后,發揮各片區優勢,齊心聯手謀發展。還在產業鏈上建支部,成立4個功能型黨支部和4個產業黨小組,由村里的黨員、產業大戶、致富能人結對幫扶612戶村民發展產業,106名黨員各結對幫扶一戶貧困戶。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更有勁頭。這一年,菖蒲塘村脫貧出列。

科技探新路 汗水不白流

科技與市場,雙輪驅動著菖蒲塘村水果產業的發展。菖蒲塘村中級農藝師丁青青說:“總書記講到我心里面去了,只有科技創新開拓市場,我們才能發展,才能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土專家”丁青青不斷進行“土實驗”,用水楊桃(學名對萼獼猴桃)嫁接獼猴桃,攻克了被稱為獼猴桃“癌癥”的潰瘍病。通過芽變,成功選育出了抗旱、耐澇、抗病性強的無籽獼猴桃,畝產達五六千斤以上。為了帶動全村人共同發展,他還將獼猴桃等水果的種植、繁育嫁接苗木的技術教給村民。2013年,村里成立“女子嫁接隊”,247名心靈手巧的婦女顧家、掙錢兩不誤,輸出嫁接技術服務,年創收近900萬元。

市場的事,菖蒲塘村交給年輕能人來辦。2017年, 35歲的周祖輝挑起了村黨委書記的擔子。他牽頭成立周生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工生產獼猴桃果脯、蜂蜜柚子膏等產品,做長產業鏈條,提升水果的附加值。2021年,周生堂水果加工產值達到8000萬元,村民獲得土地流轉、務工、分紅等收益達100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達275萬元,全村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得到大幅提升。

“以前坐在馬路邊賣或等著人家上門來收購,但現在我們坐在屋里就能賣。”菖蒲塘村建立電子商務中心,由50多名年輕人組成“電商青年軍”,他們走進田間地頭做直播,不僅拓寬了菖蒲塘村水果、苗木的銷路,還帶動了全縣水果產業的發展。

從過去的引種到現在的自育品種,從過去只賣水果到如今還賣苗木、賣技術,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改”理念的菖蒲塘人深切體會到:“科技的味道真甜!汗水的味道更甜!”截至2021年年底,菖蒲塘村產業發展面積由2013年的1750畝擴至8000畝,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當年的6121元增至28538元,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樣板。

幸福靠奮斗 振興有招數

鄉村振興要塑形更要鑄魂。迎著新時代的春風接續奮斗,菖蒲塘村正通過凝聚群眾精氣神、樹立文明新風尚,讓村莊活起來、美起來。

近年來,結合鄉村振興、鄉風文明、社會治理,菖蒲塘村組建了黨員志愿服務隊、“金喇叭”志愿服務隊、“金剪刀”志愿服務隊等9支具有本土特色的志愿服務隊,面對面為村民服務。他們有的穿梭在村里的老年公寓與4個片區長者之家,開展助樂、助餐、助潔、助醫、助護“五助”居家養老服務;有的免費為本村及周邊村寨缺勞力、缺技術和家庭困難的群眾提供嫁接幫工,讓大家共享發展成果。

2018年12月,菖蒲塘村成立了“金喇叭”志愿服務隊,他們走到田間地頭、村里村外,將菖蒲塘的聲音傳得更遠。該志愿服務隊隊長向黎黎說,他們不僅向前來菖蒲塘村考察的團隊介紹村里發展的故事,還定期向群眾宣傳新思想、法律知識及科學技術等內容。村民們說:“‘金喇叭’的宣傳起了大作用,引導大家投身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移風易俗,讓村里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

昔日塘上菖蒲草,如今滿塘淌蜜糖。菖蒲塘村還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理事會、禁毒協會,建立“幸福互助基金”,每年開展“身邊好人”“最美平安家庭、十佳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兒媳”等評選表彰活動,將法律法規、傳統美德、村規民約融入村民生活。菖蒲塘村黨委副書記滕建平說:“村里最大的變化是,群眾不光錢掙得多了,而且精氣神更足了。我們絕不辜負總書記對我們的期望,一定乘勢而上、接續奮斗,讓我們村更富、更美、更幸福。”

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激活了菖蒲塘人的奮斗基因。鳳凰縣駐菖蒲塘村第一書記、工作隊負責人唐金生,指著兩塊石頭之間種下的柚子樹說:“我們村的土地也跟大城市一樣,寸土寸金,能利用的地方都派上了用場。”此刻的菖蒲塘村,土地已給出答案,他們用心栽下的一棵棵果樹,換來的是碩果滿枝的好日子。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