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韋文義 劉鳳芝
黃煥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慶樂村的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他的職責是帶領監督委員會成員對村里重要事務開展全程監督。在近期開展的低保集中排查中,他走訪了解到村民黃某的兩個孩子已從學校畢業,有了務工收入,隨即建議把該戶從低保對象中退出。據了解,截至5月,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采取入戶核查、走訪鄰居等方式開展了社會救助專項排查治理,已排查農村低保對象64戶129人,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5戶11人,新納入低保對象4戶7人。
成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對村(居)建設、資金等進行監督,是武鳴區近年來為提升基層治理服務能力而大力推行的一項機制。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220個村(居)均已建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實現了監督運行常態化、村務監督全程化、財務監督陽光化,為鄉村振興營造出風清氣正的村居環境。
組建900余人的監督隊伍
為有效預防和解決農村基層監督不到位、群眾利益受侵害等問題,武鳴區在全區220個村(居)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每個監督委員會有3—5名成員。結合村(居)“兩委”換屆選舉,武鳴區嚴把村級監督委員會候選人資格審查關,實行人選資格聯審,共推選產生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904名,其中黨員558名。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均為黨員,由村(居)黨組織紀檢委員或紀委書記擔任,實現黨內監督和村級民主監督的統一。
全面落實村級監督隊伍辦公經費和人員補貼,村監督委員會主任享受每月2400元的工作補助,其他成員享受每月450元的補貼,每年保障每個村(居)監督委員會辦公經費3000元。
此外,武鳴區還將220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列入定員干部管理,享受村委委員待遇,在工作日駐村參與村務監督管理和聯系服務群眾等事項。同時,采取“區+鎮+村”三級培訓和遠程培訓的方式,對全體村級監督干部進行輪訓,提升村(居)監督隊伍的工作能力。
明確七項監督內容
武鳴區結合農村實際,制定了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6項工作制度,包括議事、日常管理、聯系、工作報告、考核管理、檔案保密管理,作為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遵循、運行準則。明確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7項監督內容,即監督村(居)事務決策和公開情況,村級財產管理情況,村級工程項目建設情況,惠農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村(居)精神文明建設情況,村(居)干部、小組長、村級各類組織及其負責人廉潔履職情況和其他應當監督的事項。
目前,武鳴區220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全部實現了有場所、有人員、有牌子、有印章、有制度、有檔案、有經費、有宣傳欄,做到了工作制度、監督職責上墻公示,村村執行“主任全值、委員輪值”和“三簿一檔”管理機制。同時,編印3萬冊陽光監督管理服務手冊,發放到干部群眾手中。
形成三級聯系監督格局
為規范實施村務監督制度,武鳴區不斷推進鄉鎮紀檢監察組織與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各鎮紀委安排專職紀檢干部分別掛鉤聯系轄區內村(居)務監督委員會,負責日常聯系溝通和指導督導。
建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細查、鎮紀委督查、區紀委抽查的“三查”機制,通過一級抓一級、一級帶動一級,形成區、鄉鎮、村(居)三級聯動的監督格局。
開展“一月一監督”專題巡查。每月制定一項專題巡查主題,由區統籌,鄉鎮實施,村(居)監督委員會參與。目前,已針對農村扶貧領域政策落實、種糧補貼、助學金發放等開展監督檢查。
強化“末梢小微權力”監督
在推進村務監督制度中,武鳴區探索建立了村民小組長“末梢小微權力”監管機制。
嚴格小組長推選。在2021年村(居)“兩委”換屆中,武鳴區嚴格按程序規范推選村民小組長,優先選用黨員、村民代表擔任村民小組長。對全區推選出的3492名村民小組長進行聯審,清理和重選撤換不合格村民小組長406名。
健全監管機制。執行村民小組長權力監督、工作評議機制,將村民小組長“末梢小微權力”監督列入村(居)監督工作重點,各級定期開展村民小組長履職情況調研,督導村(居)監督委員會開展村民小組長履職評議,鼓勵支持村民小組長利用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公益事業,帶動村民積極投入到鄉村振興建設中。
武鳴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建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和人員經費保障制度,村級監督干部的干事熱情被有效激發,村級監督實現規范化運行。在村(居)重要事務決策前,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參與意見征求,充分反映民情民意;決策中,全面掌握村(居)務決策的程序和過程,對違反決策程序和相關規定的及時提出糾正意見;決策后,對執行情況跟蹤了解,充分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權、知情權、建議權、審核權,保證了村級黨務、財務、村務的透明化、陽光化,使監督工作充分代表了村(居)民利益、符合村(居)民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