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哲 李彥豐
近年來,河北省石家莊市堅持“社會工作的起點是研究社會問題,社會工作的落點是解決社會難題”,推進全市社會工作在不斷創新中實現特色發展。截至目前,全市注冊社工機構118家,較2019年的39家增長了202%;全市獲得社會工作資格證書2722人,較2019年的1522人增長了78%,專業社會工作人才15810人,專業社會工作崗位約9500個。全市建成社會工作指導服務中心19個,鄉鎮(街道)社工站230個,社會工作室849個。石家莊市社會工作發展特色的“居民有困難,小社來幫忙”,已經成為社會工作助力基層治理的亮麗名片。
小社助老。駐新華區趙陵鋪路街道社工站的社工在市民政局的指導下,精心策劃并打造了“小社助老公益餐廳”特色項目,以“專業社工+公益慈善+志愿者”為運營機制,為轄區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公益助餐服務。各鄉鎮(街道)社工站打造了一系列品牌項目,如,“小社助老·拐杖行動”旨在打造社區“一對一”幫扶體系;“小社助老幫幫團”旨在整合社區供需資源庫,發揮志愿者力量,為出門不方便的老人提供代買代辦、陪同就醫等服務。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小社助老”活動,注冊志愿者2萬多人,發布為老志愿服務項目600多個,直接服務老年人8000多人,累計登記開展志愿服務時長13萬多小時。
小社助小。為了解決兒童的安全、學習、看護問題,鹿泉區獲鹿鎮社工站開展“小社助小·五點鐘課堂”特色服務,于每個工作日下午5點到7點開放,組織近20人的轄區志愿者,分別對兒童開展課業輔導、興趣培養、傳統文化教育等活動,并以社工的價值理念架起社工和家長的溝通橋梁。類似“五點鐘課堂”這樣的助小特色服務項目還有很多,如,面向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個體精準幫扶設計的“小社助小·成長伙伴”項目,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玩具成長體驗館”。這些服務項目,在關愛兒童的同時,有效推動了社區教育的創新。
小社助農。市民政局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在井陘縣、贊皇縣、鹿泉區等地開展社工助力鄉村振興特色項目。橋西區樂享社工設計“小社助農·鄉村尋寶”特色服務,定期帶領城市愛心企業、旅游博主等前往贊皇縣宣傳、推銷農副產品。
小社助困。市民政局以特殊群體為服務對象,設立了“小社助困·社區微工廠”項目,通過平臺提升社區居民參與,促進社區融合,實現困難群眾幫扶與創新基層治理的雙重價值。經過近3年運營,“社區微工廠”已經實現更大范圍內的復制和推廣,目前已在多個社區試點運營。裕華區社會工作指導服務中心開展的“小社助困·暖心小棉襖”項目,為計生困難家庭賦權增能,十余個社區的失獨老人因此受益。
小社助殘。社工參與社區殘障人士服務,開展了“小社助殘·無障出行”特色服務,重點解決社區殘疾人出行難和因身體不便引發的購物難問題。為了幫助自閉癥患兒及其家庭,育心社工在橋西區南長街道建成“小社助殘·孤獨癥喘息服務站”,整合河北省兒童醫院、石家莊市八院等優秀醫療資源以及專業志愿者組建自閉癥關愛團隊,面向自閉癥患兒開展個案服務,促進服務對象語言、動作等功能的恢復;面向患者家庭開展小組活動,幫助家庭增能和減壓;面向社區開展宣傳活動,在營造關心關愛自閉癥群體的同時,幫助居民科學認知、及時診斷與預防自閉癥。1年來,走訪家庭、單位近400家,直接服務近2000人次。
小社助和。欒城區開展“小社助和·為愛守候”項目,搭建“政府、家庭、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為一體的服務平臺,以預約離婚登記的夫妻為服務對象,運用個案工作、家庭輔導、心理輔導等專業方法開展服務,截至目前,輔導欲離婚夫妻855對,調和345對,調和率達40.4%。石家莊左鄰右里志愿服務中心定期開展“小社助和·百場公益進社區”服務,組織近20家愛心單位和社區內組織,圍繞社區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健康義診、法律咨詢、圖書募捐、公益課堂等,為居民提供志愿服務,同時,挖掘社區志愿者,打造“鄰里幫”互助組織,構建和諧鄰里關系,組織社區志愿者8000多人次,鏈接社會資源100余萬元開展“百場公益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小社助家。結合一些困境家庭的需求,欒城區還開展了“小社助家·四輪有愛”特色項目,組織志愿者為有需求的困境家庭提供免費車輛,提供愛心送考、愛心送醫、愛心出行等服務。自啟動以來已有天祥雷鋒愛心出租車隊、綠色出行愛心車隊等加入,參與服務人員100余人,發送車輛60余輛,服務2000多人次。
小社助美。新華區趙佗路街道社工站開展“小社助美·社區花園”特色項目,居民通過溝通協商議事機制,對社區空地建設、團隊分工、資源分配等分區域實施管理,同時開展種植技術交流、花園反哺等活動,以打造鮮活的社區治理陣地,培育公共精神空間,讓社區景美、人更美。康元社工開展“小社助美·美麗公約綠絲帶”特色項目,以“社工引領志愿者”的模式開展“垃圾分類,文明有我”“身邊垃圾,隨手撿拾”“變廢為寶”“美麗社區,你我共建”等不同主題的社區活動,1年時間,服務足跡涉及紅星、八五零、工人街、金馬等20多個社區,志愿者團隊從最初的十幾人增長到近200人。
小社助善。為營造“人人向善”的社會公益氛圍,鹿泉區社會工作指導服務中心推出“小社助善·老伙伴志愿行”特色項目。項目引入“時間銀行”機制,倡導“服務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鼓勵年輕人、準老年人以及身體健康的老人加入“老伙伴”志愿服務隊,采取“時間儲蓄”的方式,利用閑暇時間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務,當他們自己需要服務時可提取累積的服務時間以獲得其他志愿者的照料或者兌換禮品。每逢節假日,裕華區社工開展的“小社助善·街頭公益角”特色服務便溫馨上演。“街頭公益角”旨在讓公益組織在街頭、公園、商城等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開展路演,推動公眾與公益組織面對面交流。目前,首批分布在裕華區10個公園、5個商圈的公益角已建成,每個公益角都會對近20個公益項目進行展示并動態更新,以擴大項目影響、招募志愿者、鏈接資源、傳播公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