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9月10日,在北京市東城區銀杏社養老服務中心內,東城區民政局組織轄區內養老機構負責人共同開展“火災逃生和疫情防控實戰演練模擬”。演練中,模擬了養老機構發生火災和院內感染等情景,檢驗了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有效提升了養老機構的應急處置和防災減災能力。
東城區現有18家養老機構和54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近年來,該區民政局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緊繃養老機構安全警戒線,層層壓實責任,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確保全區養老服務機構安全平穩運營。
筑牢安全思想根基
為進一步做好養老機構安全管理工作,東城區民政局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日常工作中,定期召開班子會,研究安全生產工作,及時傳達國家、部委、市區層面關于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的工作要求。同時,加大養老服務機構培訓力度,提升工作人員思想意識。
9月9日,區民政局組織各街道分管養老的主管主任、科室負責人、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近百人召開全區養老工作安全會,就養老服務機構“中秋”“十一”安全管理工作、養老機構安全達標改造工程、養老機構違法建筑梳理以及社會福利機構消防和食品安全建檔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將安全責任落到實處。
夯實安全管理基礎
壓實街道屬地監管責任。通過培訓會、部署會、實地檢查、通知、函告等多種途徑和形式,不斷提升、強化街道屬地監管職責意識。同時,加強對街道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依據區應急管理局、市民政局行業相關標準,制定了《東城區養老機構安全生產基礎條件十必查檢查清單》,下發至各街道,明確了養老機構日常安全檢查的十必查事項和標準,使街道工作人員能監管、會監管,切實壓實街道屬地監管責任。
壓實養老服務機構主體責任。養老服務機構作為獨立法人單位,應建立健全安全、消防、食品、衛生、財務等規章制度,承擔運營管理、安全生產、消防食品、履約服務等主體責任。東城區民政局每年都與各養老服務機構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進一步明確機構安全職責。不定期召開機構法人談心談話會,強化法人安全責任意識。
強化多元聯動
東城區民政局定期組織召開安全工作分析會,傳達相關工作要求,分析全區安全生產情況。對于發現的問題和安全隱患實行雙通報,在機構整改的同時,以函告的形式告知街道,要求屬地街道督促機構整改落實。
同時,積極發揮安全監管員隊伍作用,對所管轄街道內的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開展日常督查檢查、特殊時期安全保障、安全生產知識宣傳等工作。今年以來,共檢查養老服務機構371家次,出動人員742人次。在安全員進行日常巡視檢查的基礎上,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第三方機構協助開展養老機構安全監管工作。圍繞加強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培訓、安全隱患排查、應急應對管理、實操演練、加強設備檢測等方面,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處置能力。
此外,還建立了“日常巡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隨機抽查”相結合的綜合督查檢查機制,發揮民政行業主管、職能部門專業監管、屬地街道日常監管的綜合監管作用,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依托大數據信息平臺加強監管,實現監督管理“留痕跡、有記錄、可追溯”。
守住安全生產底線
緊盯易燃易爆、庫房、廚房等高危點位,嚴格排查和整改“管理缺位”、設施損壞、疏散不暢、違規用火用電用油用氣、違規停放電動車、違規存放易燃易爆危險品,超標存貨堆物、設備超負荷運行等突出問題,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確保老人和員工的人身安全。
加強汛期隱患排查,制訂應急方案,確定轉移安置地點;規范食堂工作人員操作流程,做好食堂環境衛生消殺、食品留樣等工作,嚴格落實食物存放制度,把好食材進貨渠道,確保養老服務機構食品安全;堅持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加強與老人及家屬的溝通,做好政策解釋,逐條逐項抓實抓細養老服務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
記者了解到,東城區民政局每年專題組織召開綜合責任保險政策培訓會,進行投保動員,要求養老服務機構樹立風險防范意識,使用好北京市的保險優惠政策,充分運用保險機制增強安全風險防控。2017年以來,東城區養老服務機構綜合責任保險投保率始終保持100%,有效提高了養老服務機構的抗風險能力,化解了機構和老人家屬之間的矛盾。
此外,注重將安全責任落到實處,做到工作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確保火災風險全查清、問題隱患全上賬、整改措施全落實。 通過約談機構負責人、指導轄區街道加強屬地管理等方式,要求各機構強化內部管理,從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加強巡查,對隱患問題及時整改,確保機構平穩運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