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馬慧娟:易地搬遷好政策,讓我從黃土地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時間:2022-03-0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趙曉明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開始前,首場“代表通道”開啟。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農民作家馬慧娟講述了紅寺堡的變化和自己的故事。

在成為全國人大代表之前,馬慧娟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出生于寧夏西海固的一個小山村,那里四面環山,交通工具是一頭頭毛驢。因為貧困,從小就喜歡讀書的馬慧娟初中畢業就輟學了。20歲那年,就在她以為自己要在土地上重復父輩們的命運時,馬慧娟的老家迎來了搬遷政策,這是電視劇《山海情》“閩寧”協作模式的擴大版。在紅寺堡集中安置更多的貧困群眾,徹底改變大家的生活面貌。依靠這個契機,馬慧娟和鄉親們走出了大山。

據馬慧娟介紹,紅寺堡是一片亙古荒原,因為靠近黃河,政府在這里興建了揚黃灌溉水利樞紐工程,把黃河水上揚了300米,開發出更多土地,集中安置了23萬移民,把這里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易地搬遷移民集中安置地,這項偉大工程也被稱為新時代的紅旗渠。

“在紅寺堡,我和我的鄉親們因為黨的好政策和黃河水的灌溉過上了好日子。”馬慧娟說,自1998年開發至今,紅寺堡從“天上無飛鳥,地上沙石跑”到“平地起高樓,沙漠變綠洲”,從“借書比借錢還難”到“農家書屋全覆蓋”,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馬慧娟認為,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后紅旗渠的修建體現了戰天斗地的中國精神,那么新時期紅寺堡的引黃灌溉工程則體現了黨中央對困難群眾的深情厚愛。紅寺堡用自己的發展,證明了“閩寧”協作模式的科學性。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當地群眾用自己的努力,展現了新的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中國力量。

“移民搬遷政策讓我能夠重新閱讀、寫作。我上了電視節目,出了五本書,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當選了全國人大代表,從黃土地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有人說,我的故事是個傳奇,但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傳奇?我的故事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這樣的故事在許許多多的平凡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馬慧娟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6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