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曉明
在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校長董彩云分享了一個她曾經幫助過的殘障學生長大成人的感人故事。
董彩云回憶說,2001年8月的一天,她正在備課,有人輕輕地敲門,她打開門一看是一位40多歲衣著樸素的母親領著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希望孩子能來學校上學。
這個孩子被當地的衛生部門鑒定為聽力一級殘疾,孩子父親已經去世,家庭深陷困境,導致孩子錯過了最佳入學年齡。望著孩子充滿期盼的大眼睛,董彩云覺得,接納孩子是她的義務,只要孩子能到學校上學,哪怕只是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都比獨自待在家強。
董彩云安排男孩去一年級就讀,并給他起名馬學賢,為他量身定制特殊教學目標。在董彩云的引導和同學們的幫助下,馬學賢參加了籃球隊和繪畫社團,變得自信開朗。董彩云也成了馬學賢的“校長媽媽”。
2018年,馬學賢到學校看望董彩云,高大帥氣的他比劃著告訴董彩云,自己在一個茶餐廳當配菜師,月工資5000元,不僅可以養活自己,還可以補貼家用,現在已經有了女朋友,他配菜的短視頻有上萬次的點贊和播放量。
“馬學賢長大了,他不僅可以自食其力,還能服務社會。他的成長故事告訴我,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的意義在于點燃愛、守護愛、播撒愛,以愛育愛,讓世界充滿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董彩云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