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上持續用心用情用力。十年奮斗不尋常,十年成就很輝煌,十年發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十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或修訂慈善法等民政領域相關法律9件,國務院制定或修訂民政領域行政法規7件,報請出臺的中央文件13個、國務院文件19個,制定具有重要改革創新價值文件100多個,建立了7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著力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建立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的“8+1”社會救助體系;完善了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改革完善社會組織管理制度等頂層設計;推進建立了面向全體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建立健全了加強行政區劃工作管理、地名管理等法規制度,黨領導新時代民政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法律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
一、基本民生保障邁上新臺階
基本建成了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
★各級財政累計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資金2.04萬億元。
★年均保障低保人員4000萬人以上、特困人員近500萬人、臨時救助人員1000萬人次左右、各類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230萬人次以上。
★2021年,全國共有4680多萬困難群眾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全年實施臨時救助1198.6萬人次。
★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一批”的任務,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了兜底脫貧,占全部脫貧人口的19.6%。
★繼續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將277萬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以及突發嚴重困難戶納入低保或者特困供養。
★基本建成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歸集6200多萬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大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4%。
基本民生保障標準不斷提高
★2012年—2021年全國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增長了1.2倍和2.1倍。
★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或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
★截至目前,全國養育孤兒16.9萬人,集中和分散養育的孤兒平均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了77.9%和83.1%。
開展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惠及殘疾孤兒近22.3萬人次,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助力8萬多人次圓了大學夢。
基本民生保障的覆蓋面不斷擴大
★積極探索拓展保障范圍,將34萬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制度保障,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納入關愛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全國共配備5.5萬名兒童督導員、66.7萬名兒童主任,常態化為兒童提供關愛服務。
★推動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普遍建立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并實現“跨省通辦”和“全程網辦”。截至目前,兩項補貼分別惠及1181.2萬困難殘疾人和1532.2萬重度殘疾人。
★2012年—2021年,“福康工程”累計為中西部地區福利機構中的殘疾人免費發放康復輔助器具14.3萬件。
★加強精神病人福利機構建設,累計安排69億元實施新建、改擴建精神衛生福利機構,積極推行政府購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慈善事業蓬勃發展
★登記認定的慈善組織目前已經超過1萬個。
★2020年慈善捐贈已突破2000億元,較2012年增長155%。
★互聯網慈善蓬勃發展,通過互聯網募捐的款項每年增長率均超過20%。
★2012年—2021年發行福利彩票18600億元,總共籌集彩票公益金5408億元。
二、基層社會治理走深走實
持續創新城鄉社區治理
★黨在基層的旗幟高高飄揚,村(社區)“一肩挑”比例達到95.6%和93.9%,比換屆前提高了29.5個和30.2個百分點。
★賦予村(居)委員會特別法人資格,延長了村(居)委會任期年限,由3年調整為5年。
★基層民主由“四個民主”發展為“五個民主”。
★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城市由82%提升到100%全覆蓋、農村由31.8%提升到79.5%,分別增長18個和47.7個百分點。
★為民便民安民功能不斷增強,抽樣調查群眾滿意度達到87.6%。
★全國3.5萬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加強治理服務能力建設,助力960多萬搬遷群眾過上新生活。
★400多萬社區工作者在為民服務特別是近三年來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村(居)委會主任大專以上學歷占比達到46.4%和82.6%。
★黨中央授予“七一勛章”的29位同志中有8位長期在村(社區)工作。
社會組織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全國登記管理的社會組織總量已達90萬個,比2012年增長1.7倍。
★全國共建有社會組織基層黨組織17.1萬個。
★729家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和69699家地方性行業性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實行了“應脫盡脫”。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類社會組織和慈善力量廣泛參與脫貧攻堅,實施扶貧項目初步統計是9.2萬多個,引導投入各類資金1245億元。
★社會組織積極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參與制定了2499項國家標準和364項國際標準。
持續壯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志愿者隊伍
★全國持證社會工作者達73.7萬人,比2012年增長近9倍。
★志愿者隊伍超過129萬支,注冊志愿者已達2.2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5.9%。
三、基本社會服務加快發展
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健全
★養老服務制度框架不斷完善。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都涉及到養老服務。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養老服務政策文件10余件,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制度90余件、國家和行業標準50余件。
★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推動老年人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實現了省級全覆蓋,已分別惠及3069.5萬、447.9萬和78.9萬老年人,已有70.2萬老年人享受綜合補貼。
★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加強。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6萬個,床位812.6萬張,床位數是2012年的近2倍。目前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占全國養老機構的44.7%。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萬個,占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的88.9%。
★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民政部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實施為期四年的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整治服務隱患42萬多處。
★開展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截至8月底,全國各級民政部門開展了至少兩輪的摸排,累計排查養老服務機構和場所27萬個,梳理出950家存在風險隱患點的機構和場所,累計取締關停510家,立案81家,判決48家,移交相關部門處置91家。
積極推進婚俗改革
★從2018年開始,民政部將婚俗改革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于2021年4月、9月分兩批次在全國確立了32個婚俗改革實驗區。
★目前全國有75%以上的縣級婚姻登記機關設立了婚姻輔導室。
★最近這兩年推行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在七個省進行改革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