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人人慈善為人人”成為廣州慈善共識

時間:2022-09-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李國全

金秋時節,一場慈善盛宴——“羊城慈善月”活動在廣東省廣州市拉開大幕。全市開展“善城匯愛·攜手同行”專項行動,廣泛動員開展一系列群眾參與性強的慈善活動;面向鄉村廣泛征集聚焦民生改善、鄉村建設的慈善項目,單個項目配捐資助額最高達20萬元……

近年來,圍繞“人人慈善為人人”的理念,廣州市創新慈善發展體制機制和路徑模式,推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惠民實效不斷增強、社區慈善不斷深入。據統計,近十年來,廣州市通過“廣東扶貧濟困日”暨“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共籌集款物40億元,慈善捐贈和慈善活動的年增長率均超過10%,慈善信息公開達標率100%;全市注冊志愿者431萬人,居全省第一。

健全“人人慈善”政策機制

近年來,廣州市不斷健全完善政策機制,為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將黨建內容寫入創建“慈善之城”年度工作方案,寫入慈善組織章程,有力提升慈善組織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行業的能力。出臺《廣州市募捐條例》,公益性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非營利事業單位可按有關規定申請募捐許可。規范募捐信息公開和監督,破除阻礙慈善募捐發展的制度瓶頸,有效激發社會公眾參與慈善的熱情。2021年9月1日,《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將多項廣州在慈善領域中的探索成果以立法形式予以確立。

廣州市先后出臺《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廣州市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深化“羊城慈善為民”行動創建全國“慈善之城”行動方案》等20余份文件,提出堅持黨建引領、完善政策法規等多個方面的實施意見。由民政部門牽頭,會同30個相關部門建立慈善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制定慈善工作規劃,解決制約發展的問題,為全市慈善事業發展提供機制保障。探索建立慈善參與疫情防控、突發事件的應急協調機制,并印發《廣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封閉、封控區域慈善物資供應工作指引》。

夯實“人人慈善”發展基礎

大力發展慈善組織。出臺《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扶貧、濟困、扶老、救孤等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制度,并予以一定的開辦資金資助。印發《廣州市慈善組織申請取得公開募捐資格辦事指南》和《關于開展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工作的通知》,依法做好慈善組織登記認定。

開展廣州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連續舉辦八屆創投活動,累計投入1.4億元,資助項目1060個,吸納社會資金8000萬元。采取“60%政府資助+40%組織自籌”的方式,重點資助救助、幫困、為老、助殘、青少年服務等公益項目,打造政府、慈善會(基金會)、創投主體、社會公眾四方共創共投、共建共享、協同善治的“1+1+1>3”的公益創投模式。

推進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高質量融合發展。印發《廣州市民政局關于做好特殊困難群體兜底保障慈善救助服務工作的通知》,鞏固提升“慈善+社工+志愿服務”發展模式,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持續、便捷、高效的慈善救助服務。指導全市社工站按照“一人一檔”建立困難群眾服務臺賬,開通236條廣州社工“紅棉守護熱線”,線上線下提供疫情防控、緊急援助、政策普及等專業服務,實現全市鎮(街)社工站、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社工服務全覆蓋。

暢通“人人慈善”參與渠道

2015年,廣州市提出“慈善+互聯網”戰略,搭建“廣益聯募”全國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規劃“善捐、善助、善品、善行、善知”五大板塊,提高慈善參與的便捷性。截至目前,已有424家公益慈善組織入駐,發布全國各地慈善項目999個,籌集善款近5.5億元,捐款人次超64萬。

全面推進創建慈善空間,建成慈善廣場、慈善社區、慈善公園、慈善圖書館等慈善活動地標236個,覆蓋全市、服務便捷的慈善服務設施網絡逐步建成。整合慈善服務平臺,將慈善與體育、民俗、消費相融合,開展迎春花市慈善行、慈善項目大賽等活動,推動慈善進家庭、社區、學校、企業,每年吸引近千萬人次參與。

彰顯“人人慈善”社會效應

通過大力開展“廣東扶貧濟困日”“羊城慈善為民”“羊城慈善月”等行動,廣州市積極發揮慈善力量在助力鄉村振興、扶危濟困中的作用。

開通慈善救助熱線,打造“珠珠大病救助”平臺,聯動愛心企業、醫療機構、公益組織,實現政府救助與慈善救助、愛心互助有效銜接。2020年—2021年,“珠珠大病救助”平臺共救助困難群眾1.6萬余人,整合聯動救助資金近3887萬元。按照“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動員社會慈善力量參與“長者飯堂·愛心餐”項目,為養老事業貢獻慈善力量。開展“耆樂安居”圓夢計劃,為困難群眾進行居家微改造。

實施“善暖萬家·微心愿”項目,聯合全市社區慈善捐贈站點、公益慈善機構等,通過入戶探訪、電話訪問等方式了解困難群眾“微心愿”,面向社會公開募集款物,聯動志愿者共同幫助困難群眾實現“微心愿”。截至2021年年底,已累計幫助2萬余戶困難家庭實現了“微心愿”,支出善款527.73萬元。同時,充分發揮社區慈善主體作用,推動慈善資源下沉社區。鼓勵支持鎮(街)、村(居)、愛心企業(個人)、居民代表等發起成立社區基金,形成社區基金“從社區中來,到社區中去”的發展模式。將困難群眾多樣化需求和問題轉化為社區慈善項目,精準對接實施,做好民生保障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