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俞秀松:用青春熱血書寫生命贊歌
——訪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秘書長兼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俞敏

時間:2022-07-0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路建英

泛黃的紙質封面上,依舊清晰可見“日記”“1920.6.24”“秀松”等字樣;黑白老照片里,年輕的面龐透露出堅毅的神情;一張珍貴的《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熠熠生輝……

6月24日,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成員之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chuàng)始人俞秀松烈士繼子——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秘書長兼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俞敏通過微信給記者發(fā)來了幾組老照片,讓記者頗受震撼。

“俞秀松一生雖然短暫,卻充滿了熱血和傳奇。”記者電話采訪俞敏,聆聽他講述父親俞秀松當年那段崢嶸的歷史故事。俞秀松懷著拯救祖國于危亡的決心,用鮮血和生命追求光明。

追憶父親

從山村中走出的革命少年

“父親俞秀松的世界觀、思想轉變也是由小到大,我對他的認識亦是由淺至深。”俞敏說。雖然從小是聽著父親故事長大的,但在俞敏眼中,父親俞秀松給自己的印象并不是很強烈,僅限于母親口中的那個烈士。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事已高的母親對父親史料歸集心有余而力不足,俞敏漸漸踏上史料挖掘之路。“后悔沒再早20年參與,那時和父親有關的人還在世,對現(xiàn)在研究價值更大。”

自1996年開始,俞敏十余次赴海內外,足跡遍及俞秀松生活工作過的各個地方,從塵封的歷史檔案中挖掘大量俞秀松的珍貴史料和影像,這也成了他向青少年講授黨史家風、傳遞革命精神、訴說生命故事的鮮活素材。

俞敏介紹說,在他印象中,為了革命,父親俞秀松立志“做一個有利于國,有利于民的東南西北人”,此后一生,足跡遍布中國的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黑龍江、新疆以及前蘇聯(lián)……

“父親俞秀松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與國家民族的命運連接在一起,將自己短暫而絢爛的一生投身于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歷史洪流,為家國情懷寫下最生動的注腳。”俞敏說。

一百年前,俞秀松不只是單獨的個體,而是代表著覺醒的一批志士。就是這樣一位山村中走出的革命少年,一生革命生涯歷盡坎坷,但信念堅定、矢志不渝,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回首歷史

用青春熱血書寫生命贊歌

面對外敵入侵、山河破碎、社會動蕩的近代中國,青年時期的俞秀松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

五四運動時期,弱冠之年的俞秀松參與領導杭州青年運動。五四運動后,俞秀松決定去探尋和實踐改造社會的道路。1920年,俞秀松等來到北京,經陳獨秀介紹加入北京工讀互助團,試圖通過社會實驗探尋理想的新生活,但行不通。其間,他的思想由無政府主義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

這件事對俞秀松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20年3月,他在《給駱致襄的信》中說,“我此后不想做個學問家,情愿做一個舉世唾罵的革命家。”之后,他便來到上海,參加《星期評論》社工作,集中研究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認為十月革命是解放人類擺脫壓迫的唯一道路。

1920年8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決定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陳獨秀指派最年輕的俞秀松進行籌建工作。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團機關便設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新漁陽里6號,俞秀松任書記。

那是思想浪潮奔涌向前、革命星火遍地燃燒的覺醒年代,全國各地在準備建黨的同時紛紛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也在俞秀松的努力下,不到一年時間里發(fā)展到200多名團員。黨的許多活動都以青年團的名義進行。因工作出色,俞秀松受邀參加1921年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青年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

同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翌年5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并成立了全國統(tǒng)一的組織;1925年1月,在團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

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俞秀松在其間扮演的角色之重、擔負任務之艱超乎想象,他為黨團建設以及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而其力量之源又是來自哪里呢?

時光跨越百年,歷史的烽煙遠去,記者在泛黃的信紙中尋找答案。1923年,身在廣州的俞秀松曾給在諸暨的父母寫了封信。信中,俞秀松向家人交代了近況,對自己無法替父親擔起家庭重擔表達了歉疚和不安。他還寬慰家人保持對局勢的樂觀:“我們的困苦,乃是社會上的普遍現(xiàn)象。但是這種現(xiàn)象有一天會被消滅的。”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20年到1928年間,俞秀松給親朋好友寫了20余封信。簡短的家信見證了俞秀松披堅執(zhí)銳的革命生涯,流淌著他對家人的無限關懷與歉疚,當然更多的是他堅貞不屈的信仰與一往無前的信念。

銘記歷史

用紅色旋律喚醒熾熱初心

“信仰,是共產黨人的根與魂,要用鮮血與生命鑄就。”2015年10月,俞敏赴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查找、征集檔案資料留言。

俞秀松的革命道路,是他自己的選擇,也同當時社會背景和時代特點分不開。

“俞秀松的成長和革命精神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于年少時的愛國主義熏陶。”在俞敏看來,父親俞秀松之所以會走上革命道路,很重要的原因是讀書時接觸到了先進思想,使其從懵懂的熱血青年學生蛻變?yōu)橛欣硇运伎肌^勇向前的革命者。

俞敏介紹說,父親俞秀松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校園內新文化思潮風起云涌,俞秀松受其影響創(chuàng)辦《浙江新潮》刊物,呼吁破壞束縛、建設自由社會。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因此,俞敏現(xiàn)在很關注青少年群體的黨史黨情教育工作。“當代社會誘惑太多,我們必須搶先占領青少年的思想陣地,用真實的黨史、團史和正能量革命英雄的事跡來教育他們,使他們從小就像俞秀松一樣有正確的世界觀。”

據(jù)介紹,俞秀松故居教育基地位于諸暨市次塢鎮(zhèn)溪埭村,由俞秀松故居、俞秀松紀念館、俞秀松烈士陵園三部分組成。俞秀松故居是俞秀松生命的起點,亦是其革命精神的發(fā)軔地;俞秀松紀念館2019年在俞秀松烈士誕辰120周年竣工開館,集中展示俞秀松革命事跡;俞秀松烈士陵園,是其革命精神繼續(xù)傳承之地。

此外,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 80 周年之際,一座巍然聳立的俞秀松烈士紀念銅像在上海福壽園意遐苑的蒼松翠柏間落成,成了當?shù)丶o念烈士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時代在發(fā)展,但俞敏始終將父親俞秀松的革命精神作為自己工作的原則。他說,要將俞秀松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把有深度的故事講得有溫度,讓更多青少年學習、繼承革命先輩那種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堅定的革命理想。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