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通訊員 金 偉
點燃紅色引擎,帶動社會組織“滿盤皆活”;強化專業引領,助力社會組織“順利起跑”;回應群眾關切,釋放社會組織“獨特力量”……近年來,湖南省常德市堅持依法管理與引導發展雙輪驅動,在強黨建、促規范、增活力等方面共同發力,穩步推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和質量。
強化黨建引領 凝聚紅色力量
社會組織是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重要陣地。截至目前,常德市有社會組織12255家,其中社區社會組織9418家。
常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文惠說,近年來,常德以制度建設為突破口,通過推行同登記、同黨建、同年檢、同評估、同考核“五同”管理模式,探索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規律,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凝聚起社會組織紅色力量。
為了提升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質量,常德市民政局嚴把入口關,每個社會組織在登記時即填寫《黨員情況調查表》《黨建工作承諾書》,把從嚴治黨要求貫穿到社會組織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監督各環節;印發《黨建指導員工作手冊》《社會組織黨建指導員管理辦法》,選優配強黨建工作指導員,推動黨建工作規范化、組織生活常態化,讓紅色基因融入每個社會組織;每年定期對社會組織進行培訓,開展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持續推動黨建工作做實做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常德市積極開展“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學習實踐活動,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成服務民生的具體舉措。譬如,常德市隨手公益志愿者服務中心搭建鄉村振興服務橋,僅2021年就為困難家庭義賣農產品40多種,總額達120多萬元;常德市福壽頤康園黨支部發揮醫養融合優勢,與桃源縣木塘垸鎮敬老院結成協作單位,接納敬老院需要住院的“三無”老人,有效解決了老人住院無人照護的難題;490多家社會組織通過組織捐款捐物、提供專業服務等形式,依法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累計捐贈愛心款物近3000萬元。
健全管理機制 激發內生動力
社會組織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常德市統籌發展與安全,一手在管理上用狠勁,一手在培育上出實招,為社會組織管理現代化提供新動力。
為了引導社會組織有序發展,常德市實行事前規范審查監督、事中落實報告監督、事后嚴格執法監督的全過程監管,切實增強登記管理機關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社會組織分類評估體系,對獲得3A級(含)以上的社會組織,除了給予一次性獎勵、享受稅收優惠等政策以外,還將評估結果應用到年檢、公開募捐資格申請、公益創投申報等事項中。出臺《社區社會組織登記備案工作指南》,持有《社區社會組織同意備案意見書》并完成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可享受各級民政部門給予社會組織的優惠政策,申請進入社會組織孵化培育基地開展活動,參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競標,參加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等。
為了提升社會組織的專業化水平,常德市還搭建起集社會組織黨建服務、登記服務、年檢服務、活動指導、政策咨詢、等級評估、能力提升、宣傳展示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服務平臺,將孵化基地運營經費列入本級預算。連續舉辦三屆(2019—2021年)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對優秀創投項目分別提供1萬至5萬元的扶持資金,推動了一大批回應群眾需求的公益項目在社區落地,打造了“藝術人生·豐彩課堂”走進鄉村小學、“以愛筑夢 為你加油”殘障人士輔助性就業服務等47個品牌服務項目,直接受益群眾達10萬多人次。
扎實為民服務 既出彩又暖心
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的主體之一,是參與第三次分配、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常德市社會組織將紅色優勢轉變為服務優勢、專業優勢,在履行使命擔當中彰顯時代價值。
從鄰里雞毛蒜皮的小事到家里遇到的急事、難事,武陵區府坪街道體育東路社區的居民遇事習慣找“姚躍林工作室”。自2009年以來,該工作室已協調和處理居民訴求500多起,辦結率在95%以上,被社區居民稱為“解難幫困110”。姚躍林介紹,工作室組織各樓棟結對幫扶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讓大家把社區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街坊鄰居當成家里人。
社會組織也成為引導移風易俗的主力軍。常德市婚嫁行業協會聯合武陵區民政局開展免費“婚禮式頒證”服務,推出“幸福婚姻從宣誓開始”公益活動,為新人們記錄宣誓時的美好瞬間,已為4500多對新人服務。津市市在社區(村)建立環境衛生保護協會,創新“綠色存折”積分制度,每季度評選一次“最美農戶”,引導群眾共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臨澧縣四新崗鎮鰲山村在2016年成立了愛心協會,引導村民爭創愛護環境、講究衛生、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五好家庭”,形成了推進鄉村振興的合力。
2021年,常德市積極引導社會組織服務社會,參與鄉村振興、為企減負等,共有618家社會組織走訪慰問困難群體2.3萬人次,直接采購和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價值328萬多元,規范會費標準,減輕企業負擔133萬多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