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面對復雜的疫情形勢,把病毒阻擋在社區門外,守護好居民健康安全,解決好居民生活需求,成為浙江省衢州市1603個村(社區)的一線防疫人員堅守崗位的共同信念。
居民們的主心骨
“小區出現密接者……”3月23日,接到江山市雙塔街道的電話通知后,周家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姜慧敏立即召集社區工作人員,帶上摸排的居民數據和防疫物資趕赴現場,有條不紊地展開防疫工作——網格長入戶確認居民名單、說明情況,醫務人員緊跟上門開展核酸采樣,姜慧敏挨家挨戶貼“福”字和溫馨提示牌,工作人員安裝智能門鎖、送上暖心七件套。現場封控工作結束后,姜慧敏又組建了居家隔離居民微信群,一句“我們24小時都有人在”讓焦躁的居民吃了定心丸。彼時,姜慧敏已連續在社區抗疫一線奔波了半個多月,“說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我們社區人職責在肩、使命在身。”姜慧敏說。
柯城區萬田鄉文景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邱芳因為在抗疫一線連軸轉,收到了鄉政府的一封《強制休息通知書》。文景苑社區地處城郊接合部,流動人口多、老年人口多,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工作任務重。防疫期間,邱芳平均每天接打電話200余個,步行2萬多步,而休息時間僅兩三個小時。3月20日上午,已經連軸工作45個小時的邱芳突發頭暈干嘔,失去意識昏倒在工作崗位上,被緊急送往醫院。當天,萬田鄉政府將一封《強制休息通知書》送到邱芳手中,將準備起身返崗的她“摁”回病床上。更讓邱芳暖心的是,居民通過微信的一聲聲關心問候。“短暫休整不是退縮,而是為了更好地戰斗,我要盡快回到一線,回到居民身邊!”邱芳說。
服務保障有巧思
在常山縣紫港街道的社區防疫隊伍中,有這樣一對夫妻檔——柚苑社區工作者占元毅和文昌社區工作者寧敏。“最近我們更像戰友。”兩人調侃著說。作為一線抗疫人員,摸排返鄉人員信息、為居家隔離人員采購生活物資、接送醫務人員……是他們的日常。線多事雜,為了提高服務保障效率,夫妻倆會在一天工作結束后把第二天工作內容匯總成計劃表,再分工協作,大大提高了防疫工作處置效率和反應速度。“夫妻同心,干活不累,其利斷金。”兩人堅定地說,“一天不戰勝疫情我們就一天不懈怠!”
衢江區東港街道鳳凰社區網格員鄭小利負責的鳳馨苑網格共15幢樓714戶1300多名居民,如何做好這么多人的服務保障?3月14日,鄭小利一接到防控指令,就立即在業主群發起小區志愿者招募,1個小時內就組建起一支由23名志愿者組成的小分隊,承擔起小區門崗卡點、全員核酸檢測、隔離人員服務、物資代購代買等各項工作。“其實,從我發現到社區報備涉疫的人員越來越多,就開始物色、預招志愿者了。”鄭小利說,“疫情防控要未雨綢繆。”
“志愿紅”溫暖社區
在衢州社區疫情防控中,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隊伍。
“這是我自己做的早餐,你們吃口熱的才有精神去戰斗”“4號樓的業主朋友們,下樓做核酸檢測啦,注意帶好雨具”……疫情來襲后,柯城區白云街道陽光社區宸園小區業委會秘書長李娟娟成了“一號志愿者”,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身邊人。在李娟娟的感召下,這個新建小區迅速組成一支近140人的志愿服務隊。截至3月23日,志愿服務隊服務總時長超過1300小時。李娟娟更是火線寫下入黨申請書:“我要向萬千沖在抗疫一線的黨員靠攏,向他們學習。”
柯城區雙港街道雙水橋社區在疫情防控中出了名,因為他們社區運送核酸樣本的車是一輛高檔奔馳。車主是社區志愿者、退伍老兵吳月深,他的店鋪就在雙水橋社區。“平日里,街道和社區挺照顧轄區商鋪的,在這里很有歸屬感,所以抗疫我也要出一份力。”因為當過兵,吳月深干事很利索,協助社區工作者搬運防疫物資、分發采買物資時能以一抵十。當得知沒有車輛運送核酸樣本后,他立刻把活兒“搶”了過來:“疫情消散,百姓安康,我們的生意才有錢賺。國家好,才能大家好、小家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