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促進民生服務和基層治理系統化綜合化集約化
——專訪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姜宏

時間:2022-07-2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田 固 本報記者 顏小釵

社會工作作為落實落細民生服務和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夯實基層基礎工作中如何發揮作用?內蒙古自治區通過什么樣的機制,統籌整合各類社會工作資源和基層服務事項,推動構建新時代民生服務和治理格局?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暨社會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在鄂爾多斯市召開。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姜宏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推進社工站建設 加強基層民政工作

記者:近年來,內蒙古緊鑼密鼓地出臺數個有關社會工作發展方面的政策文件,以“五社聯動”試點為抓手,加快推動社工站建設。自治區民政廳為何下大力推動這項工作?

姜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基礎工作,多次強調民政工作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為我們加強基層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國家多個文件對加快推動社工站建設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推進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在基層推進社工站建設明確了目標任務。當前,自治區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為內蒙古確定的戰略定位和行動綱領,全面履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不斷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水平,為堅定不移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之路夯實基層基礎,提供工作支撐。

近年來,自治區社會工作在服務疫情防控、社會救助、社區治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推動了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重心下移,逐步成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當然,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特別是與發達地區相比較,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要自覺站在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增強推進社工站建設、促進基層民政工作提質升級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為強烈。一方面,政府部門要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會工作來自群眾、服務群眾的特點優勢,形成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相互促進的格局。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找準找實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社會工作優勢的結合點,用“五社聯動”機制,加快推進社工站建設,引導和支持社會工作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智力優勢、組織優勢、人力優勢、心理優勢,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米”,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充分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記者:作為負責自治區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和基本社會服務的職能部門,內蒙古民政部門在推動全區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下了哪些先手棋?

姜宏:我們主動向自治區黨委、政府匯報,得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將搭建基層社工服務平臺、健全“五社聯動”機制寫入自治區黨委第十一次黨代會工作報告、2022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把社工站建設作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還將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內容列入自治區“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自治區政府批準建立了由區委組織部、民政廳等17部門共同參與的社會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相關部門聯合出臺社工專業崗位開發與人才激勵保障、全區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社工站建設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并配套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加大了資源整合和資金投入力度。

17部門聚合力 做實基層服務體系

記者:自治區民政廳如何發揮廳際聯席會議牽頭作用,促進社工站在城鄉的布局?對社工站建設又有什么樣的定位?

姜宏:我們充分利用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協調全區社會工作發展,分解落實各部門推動社會工作的職責任務,特別是推動有關部門做好社工專業崗位開發工作,確保社工站人才隊伍建設到位、工作保障到位、管理規范到位。爭取今年年底實現街道社工站全覆蓋;2023年年底實現蘇木鄉鎮社工站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健全完善城鄉社區社工室建設。

社工站是服務民生、增強基層工作力量的重要載體。當前,民政部門在基層的工作多、任務重,而與之相對應的工作力量明顯不足。我們在旗縣(市區)、蘇木鄉鎮(街道)、城鄉社區分別布局社工中心、社工站、社工室,能發揮社工貼近基層、融入群眾的優勢,實現以專業化社工人才補充基層民政力量。我們深入貫徹落實2022年全國民政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依托社工站,發揮“五社聯動”機制,圍繞“老小困殘”、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領域開展服務,進一步鞏固社會工作助力民政工作在基層治理中的基礎性、兜底性地位。

同時,我們將把握有關部門業務在基層的共性要求,主動集成多方資源,依托社工站打造基層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上面各部門“千條線”與基層社工站“一張網”的有效對接。

記者:內蒙古運用“五社聯動”機制推動社工站建設,在這個服務體系中重點把握了哪些實際操作環節?

姜宏:一是在“為誰服務”環節定準位。我們開展這項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的需求制定清單、對接資源、規劃實施項目。群眾全過程參與,實施效果由群眾評價,既提升了群眾的參與度,也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二是在“誰來服務”環節下功夫。在蘇木鄉鎮(街道)、城鄉社區在履行基層治理、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干,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事項設計實施項目,通過社會組織、社工人才等專業力量和志愿者推動項目實施,提高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提升群眾的滿意度。

三是在“怎么服務”環節發好力。我們在準確把握上級部署、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基礎上,找準結合點、切入點,科學設計服務項目,進一步發揮社會工作在服務重大國家戰略、促進民政事業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運行機制上實現項目化管理,以項目化打包促服務落地,在立項、執行、評價等環節形成完整的服務閉環。

四是在“怎么聯動”環節聚合力。我們充分發揮社區平臺服務功能和樞紐作用,持續健全以基層黨組織為統領、基層自治組織為主導、城鄉居民為主體、社會組織和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體制機制,進一步發揮社工專業人才的支撐作用、社區社會組織的載體作用、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的依托作用、社會慈善資源的助推作用,凝聚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合力。

五社“穿針引線” 寓服務于治理

記者:社工服務不像經濟工程項目的成效那樣立竿見影。通過幾天的實地采訪,我們看到內蒙古以“五社聯動”為抓手,每年持續投入資金推動社工站建設。您如何看待社工服務成效?

姜宏:社工服務在基層治理創新、民生服務中作用的顯現,更多的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我們也在實踐中深切體會到,通過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社工人才發揮專業優勢,推動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事項,有助于滿足群眾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提升了基層經辦服務能力;通過暢通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服務途徑,推廣“社工+志愿者”、慈善資源共募共用共享機制等經驗模式,激發了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活力;通過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服務隊伍以及優秀品牌項目,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充實了基層治理服務力量;通過深入開展社工專業服務,實現項目化、職業化、專業化、標準化,提升了基層治理服務效能。可以說,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

記者: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您認為社工在助力民生服務和基層治理方面呈現出什么樣的發展態勢?

姜宏:一是從碎片化向系統化邁進。目前全區各地累計投入1.07億元,建成588個三級社工服務平臺,綜合發揮了社工中心統籌指導、社工站服務樞紐、社工室服務終端作用,實現了從以往的碎片化、普惠性、基礎性的服務向更加多樣、更為優質、更具溫度的服務轉變。

二是從單一化向綜合化邁進。駐站社工進村入戶、主動探訪,協助鄉鎮(街道)對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進行全面核查,科學評估需求,制訂計劃,因人施策,開展社會融入、能力提升、資源鏈接等服務,實現了從單一的物質救助向包括精神、心理、文化、社會等全方位幫扶轉變。

三是從粗放型向集約化邁進。我們從場地設置、人員配備、制度建設等九方面對社工站作出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指引。全區社工站通過近兩年的實踐,累計培育263個社區社會組織、364個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受益人數600余萬人次,逐步實現了從單純的服務個人、服務群體向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轉變。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