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昕 通訊員 別永偉
山東省安丘市“幸福護航”婚姻家庭輔導中心成立于2018年,依托安丘市婚姻登記中心組建。目前,輔導中心共有志愿者65名,其中具有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指導師、社會工作師、律師等專業資格證書的志愿者35名。截至今年2月,輔導中心已先后為1.1萬余對夫妻進行了婚姻家庭輔導,其中婚前輔導5041對、介入離婚輔導6194對。今年3月,輔導中心被濰坊市婦聯評為“三八紅旗集體”。
夯實陣地 ,中心“初長成”
輔導中心成立之初,依托市婚姻登記中心騰出的兩間房屋作為開展婚姻家庭輔導的“主戰場”,并對室內進行了重新裝修布局,配備了沙發、電腦、檔案柜等設備,制作了“幸福護航”文化墻,張貼宣傳家庭和睦、文明婚姻的宣傳標語,營造溫馨暖心的氛圍。
場地有了,人員招募成了難題。從最初通過報紙、網絡、微信公眾號等方式發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到現在的志愿者推薦志愿者、志愿者吸引志愿者;從最初的十幾人到今天的60余人;從剛開始以民政、婦聯干部為主,到現在以熱心公益事業、具有職業所長、善于溝通的專業志愿者為主,輔導隊伍的力量一步步壯大。
在這支隊伍里,既有奉獻不言桑榆晚的退休干部,如69歲的游寶秋,滿頭銀發的她總是細致耐心地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又有因為熱愛而盡己所能發揮專長的愛心人士,如凌河街道紅沙溝社區的郭兆霞,她自學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證書,需要轉兩次公交車才能到達輔導中心,但總是風雨無阻。在這支隊伍里,像游寶秋、郭兆霞這樣的巾幗志愿者占比達80%以上,成為婚姻家庭輔導工作的中堅力量。
為提高輔導水平,輔導中心每年通過舉辦培訓班、外出觀摩學習、經驗交流會、討論座談會等方式,對志愿者開展政策法規、婚姻知識、輔導技巧等業務培訓。同時,實施“月交流、季分享”制度,通過小組交流、大組分享的模式,以案例帶學習,以交流促成長,提升志愿者的輔導技能。
健全機制,打贏“持久戰”
落實常態分享。輔導中心將65名志愿者分為5個小組輪流值班,每個小組又分為A、B兩組,由輔導經驗豐富的志愿者擔任組長,民政、婦聯骨干人員分組包靠,并建立“幸福護航”志愿者微信群。每名志愿者每周值班一天,出現空缺及時替補,值班人員會通過微信群向全體志愿者通報當日輔導成果,分享交流特殊案例,便于共同學習提升。
規范輔導機制。輔導中心建立了輔導員工作守則、保密守則、回訪制度等,明確了服務內容和職責,并上墻公示,提升了工作的規范性。同時,立足婚姻家庭糾紛具有廣泛性、復雜性、群體性的特點,與市婦聯、市司法局等部門聯合,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對疑難和重點案件開展聯合輔導,不斷提高輔導成效,助力更多家庭幸福和諧。
健全輔導檔案。輔導中心精心設計了輔導日統計表,為每對夫妻建立專門輔導檔案,每日進行小匯總,每月進行組統計。對于選擇不離婚的當事人,以電話形式進行回訪,根據當事人的近況,適時提供相應的幫助與支持。
下村結對,服務“零距離”
2021年5月,輔導中心與市婦聯創新開展了“下村子·結對子·亮點子”志愿者結對包靠鎮(街)婚姻家庭輔導站(室)活動。截至目前,已有58名志愿者與14個鎮(街)的婚姻家庭輔導站(室)結成對子。
志愿者魏香娟是石堆鎮高家下坡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她不僅用自己所學的法律專長在輔導中心為群眾答疑解惑,還結合村里每月召開的陽光議事會,定期邀請輔導中心的志愿者到村里普及婚姻家庭方面的知識,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識。
依托幸福學堂、新農村新生活培訓平臺等載體,志愿者們已先后到所結對鎮(街)、村(社區)開展婚姻家庭關系、法律、親子等方面的主題宣講60余場次,贏得群眾一致好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2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