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雷 耀
“這個周末又有義診活動,到時候一定要去看看。”2月20日,家住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區小井峪街道十二院城社區的李阿姨在吃早飯時,順手打開社區研發的“e睦鄰”APP,首先彈出一條活動信息。“可以去做個簡單檢查。現場要是缺志愿者,我還能幫忙呢。我剛退休,時間很充裕。原來在單位是負責后勤工作的,主要是為大家搞服務。現在就想著,要是能為我們的社區治理出份力,那就更好了。”
十二院城社區是一個典型的新型城市社區,居民多達1.5萬余名,對于如何才能服務好如此龐大的群體,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石全嘗試了一種智能化的社區治理新方式:搭建社情管理服務平臺,研發上線的“e睦鄰”APP及“社情通”微信小程序,不僅能讓居民“指尖”辦事,還能“云”上施“治”,成為社區治理的一個“好幫手”。
從“敲百家門”到“一屏管社區”
“在我們服務的1.5萬余名居民中18—60歲的占比將近70%。過去,我們主要依靠網格走訪,‘敲百家門’‘走樓串巷’等傳統工作方式服務群眾、化解矛盾,信息容易出現滯后性和不全面性,特別是在過去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更是暴露出傳統治理模式的短板。”石全告訴記者,“對一個社區來說,居民信息的統計是最基礎、也是最累人的工作,因為這是動態變化的,而且要求數據必須最新、最準確。為了讓這項工作更信息化、智能化,2021年,我就萌生了開發一款方便社區居民使用的手機軟件的想法。沒想到的是,同事和居民都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
“我覺得軟件的篩選功能一定要便捷實用,最好是輸入姓名就能立馬找到人。”“為了方便信息采集,社區可以在軟件上增加安全巡查相關板塊,方便轄區商鋪信息的及時更新。”“我認為應該分類設標簽,比如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獨居空巢老人、殘疾人、困境兒童、志愿者等等,使居民的分類更加精細化,方便我們更好地提供服務。”“軟件的安全性必須要高,要防止信息外泄。”……在召集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代表參加的座談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表達著對新軟件的期盼。
隨后,社區居委會又找來軟件制作公司,對具體細節進行了反復斟酌和考量。很快,十二院城社區的“e睦鄰”APP便上線了。
接下來,社區又組織網格員和工作人員每人拿上一部裝載了“e睦鄰”APP的手機,分組挨家挨戶重新錄入居民信息。“那次入戶,我們將居民和轄區商鋪的各類信息一次性補全,并按照近30個分類分別打上標簽,完善了APP的數據庫。”石全補充說道,“一次采集、多方利用的‘e睦鄰’APP,不僅將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60%以上,而且還形成了可查、可看、可選、可分析、可調度的‘社區一張圖’,優化整合社區內的人、房、事、物、組織等信息,并實行分類管理,讓數據輔助基層治理,達到‘一屏管社區’的效果。”
“e睦鄰”APP自2021年10月推廣應用以來,在社區疫情防控、開展走訪慰問、舉辦各類關愛活動等需要分類調取居民信息時,它都能“露一手”,讓社區治理有成效,更有速度。
居民坐在家中享“指尖辦”樂趣
在“e睦鄰”APP廣泛使用的同時,2022年,十二院城社區持續健全網上全程辦事服務體系,推動“網上居民委員會”數據信息化建設,在“社情通”微信小程序設置黨群服務、居民服務、困難幫扶等8個板塊,提供百余項服務,居民可以24小時預約黨務、政務、居務、社會便民服務、生產生活服務。對于居民而言,有需求時可以通過小程序“一鍵連接”專屬網格員,網格員會第一時間處理并答復。
“10號樓園區內經常有一位大爺領著兩只小狗坐在小廣場上,可是不牽繩,我們勸說也不聽。那里可是小孩子經常活動的地方,實在太危險了,社區快幫忙解決一下。”近日,居民章女士通過微信小程序反映了這一問題。
幾分鐘后,章女士的手機上便提示收到信息:“三網格已收到您的反饋,我們已經主動找到了這位大爺,并且聯系派出所,近期將對不牽繩遛狗居民進行統一處理,稍后處理進度請您留心小程序反饋。”
現在居住在十二院城社區的居民,若發現需要社區幫忙解決的問題時,幾乎都不再跑居委會了,也很少打電話,更多的是第一時間通過“e睦鄰”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反映和上報,還可以隨時通過手機,足不出戶跟蹤事件處理進度。
“我們要求網格員對自己所管轄區域居民通過在線反映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并第一時間反饋辦理情況,還要每周進行匯總,梳理共性問題。”社區工作人員小陳告訴記者,“社區每周的例會上,除了總結和部署社區重點工作,還有重要的一項就是針對群眾反映的共性問題,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便于我們今后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在手機上辦事和了解社區事”已成為十二院城社區大多數居民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這讓石全很是欣慰。他對記者說:“可見,我們的這個新嘗試取得了如期的效果,不僅提高了社區辦公效率,更是讓居民坐在家中便能享受到高效服務。不僅如此,我們還安排專人將社區每天發生的新鮮事在APP和小程序上向社區居民公布,方便他們了解和關注。后續,我們還會根據居民的實際需求,拓展和延伸服務內容,持續提升社區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如今,在萬柏林區還有很多社區效仿十二院城社區開展了智能化治理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萬柏林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二十大對社區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指導各社區增添智能服務親和力,提升社區治理為民溫度。從智能服務的細節著手,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社區服務的周到和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