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婷
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工作中明確提出“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如何打通居家社區養老“最后一公里”,讓老年人享受高質量服務?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建設施、提品質
把服務送到老年人身邊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監事長遲日大連續多年關注養老問題,他認為,要充分發揮社區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進一步完善社區助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友好型社區。
“我國目前已基本構建起居家為場景、社區為依托、專業機構為主體的新養老服務格局。”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建議,以養老機構社區化,社區服務連鎖化、品牌化,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為基本思路,讓養老機構在社區開連鎖門店,提供居家上門服務,讓更多老年人享有高質量的基本養老服務。
“養老服務不是建一處養老設施,修一個食堂、一間活動室、一個衛生所,而是要充分考慮老年人是否可及、可感、可知。”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彭靜長期關注社區養老,在她看來,社區養老設施想實現“空間可達”,就要全盤考慮距離、空間、老年人密度等方面,通過就近接送、上門入戶、遠程服務等形式,讓身邊、床邊、周邊的養老服務便捷可及。
小改造、大民生
居家適老化讓老年人安心放心
加快推進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是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性和便利化,促進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一項系統工程、基礎工程、惠民工程,但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亟待研究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專職副主委范社嶺認為,“訂單式”服務是推動適老化改造落地推廣的有效途徑,同時,通過網絡平臺提供“淘寶式”服務,對入駐企業建立準入、退出機制,可確保改造服務優質高效。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居家適老化的“智慧+”應用,可以為老年人構建更為安全的生活環境。鞏富文建議說:“通過安裝跌倒監測、火災監測等智能設備,讓它們成為老年人的‘隱形護理員’,以科技能力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
在資金落實方面,范社嶺建議形成多元資金分擔機制促進適老化改造:“實施改造的企業可享受優惠貸款、財政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改造也可納入居民住房公積金提取范圍,對于子女為父母進行適老化改造的費用,建議納入個人所得稅抵扣范圍。”
重培養、留人才
居家養老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支撐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養老服務人才肩負著守護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使命。面對人才不足、能力欠缺等痛點、難點,如何培養人、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
“目前,我國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的大學和高職院校還比較少,懂管理、善經營的綜合型管理人才非常缺乏。”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何寄華道出了養老服務人才欠缺的關鍵,“養老服務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社會認同度不夠,造成專業人才大量流失。”
何寄華建議,可通過加強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院系,設立老年服務人才培訓基地,持續開展養老服務崗位免費培訓、實訓等,不斷提升專業素質;通過建立護理人才持證獎勵、特崗補貼和入職補貼等激勵制度,解決養老服務行業招人難、留人難、待遇差等問題。
“入職補貼、落戶優待等政策只是一方面。”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丁梅認為,廣泛開展送溫暖活動,動員社會力量關心關愛養老服務人才及其家庭,幫助他們解除后顧之憂,組建社工支援服務團,化解人才的焦慮情緒,這些不失為留住人才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