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趙 力
近年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目前,全州共建成各類保障型養老服務機構584所,建有老年活動場所(老年活動室)911個,共設置養老床位1.86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8.5張。
政策先行 引導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
紅河州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進醫養結合、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等相關政策文件11項,著力破除制約養老服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明確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思路、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規范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機制,拓展養老模式,創新經營方式,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政策支撐。
與此同時,全州嚴格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斷改進政府服務,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準入條件。持續推進“減證便民”改革,整合注冊審批流程,讓申請登記注冊、餐飲服務、藥械經營的養老服務機構辦事只需進一個大廳、最多跑一次,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社會力量新辦養老服務機構實行備案登記,民政部門不再審批。維護養老服務市場價格秩序,加強對價格水平的監測分析。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信用評價、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努力構建“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的信用局面。
質量提升 推進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
為建立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紅河州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環境公園化、設施現代化、服務優質化的公辦養老機構。認真落實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要求,對37家養老院開展提質改造、47家進行消防改造。以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活動為契機,規范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完善內部管理方法和措施,以制度管人管事,制度上墻,責任到人。
全州嚴格推進高齡津貼制度落地實施,2021年發放高齡補貼5284萬元,惠及8.6萬老年人;積極推廣應用“互聯網+智慧養老”系統,提升養老服務智慧化水平;積極推進醫養融合,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進駐養老機構,依托醫療機構打造醫養產業;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拓展以日間照料、休閑娛樂、文體活動、精神慰藉、上門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以助餐為突破口,新建“老年幸福食堂”13個,解決高齡、獨居、空巢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持續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今年,爭取到民政部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在蒙自、個舊、開遠、建水、彌勒先行建設2500張家庭養老床位,開展上門服務5000多次。
多元化發展 全面推進健康養老產業布局
紅河州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積極培育一批以社會力量興辦、市場化運作為主的養老服務設施。通過運營補貼和收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全州公建民營發展模式成效明顯。2010年,紅河華山醫院創辦個舊市老年人公寓,是云南省首個民辦養老機構。2012年,開遠市創辦朋陽敬老中心,在全省率先開展公建民營養老模式試點;2014年9月,該中心被列入全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單位之一。2016年,引進全國知名養老連鎖品牌上海洪天養老有限公司,在彌勒、瀘西2個縣(市)創辦養老機構。2017年,開遠市探索PPP養老項目建設模式,投資1.32億元建設旅游與養老相結合的鳳凰谷養老養生項目。同時,國內外許多養老集團紛紛到紅河州考察投資。目前,全州已引進民間資本投資新建27家民辦養老機構,設置床位5731張,醫養結合養老機構21家,設置養老床位3299張,實現了以政府為主向政府和社會共同促進養老服務的重要轉變。
全州大力提升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立足社區現有資源,按照就近方便、功能齊全的原則,開展以日間照料、文體活動、精神慰藉、上門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個舊市、開遠市城市社區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支撐,全力打造集生活照料、康復保健、老年教育、精神慰藉、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成為全州城市居家養老的示范品牌;石屏縣、建水縣等縣(市)老年協會籌集資金,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探索出一條解決居家養老問題的新路徑。
全州圍繞建設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不斷推進“候鳥式養老”、“銀發經濟”發展,進一步激活“長壽基因”,推進全州健康醫藥、健康醫療、健康養生、健康養老等產業集群,促進“醫、藥、健、養、游”于一體的大健康產業新業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