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沈 昕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增進民生福祉、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為深度老齡化背景下探索“大城養老”實踐指明了方向。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巧思、實效、數治”,在“一圈、一網、一鏈”建設上持續發力,譜寫長寧“幸福養老”新篇章。
融入“巧思”,畫好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寸土寸金、深度老齡化是長寧區的突出特點。在養老設施布局上需要融入“巧思”,因地制宜整合設置各類養老設施場所和功能。圍繞老年人最為關心的“養、食、居”三件事,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新增養老床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等“為民辦實事”項目、“民心工程”,確保到2025年年末,每萬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達到300張,每千人擁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筑面積達到50平方米,提高護理型、保基本、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占比;開展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等提升行動,助推“一中心、多網點、全覆蓋”的社區嵌入式養老體系更為便捷可及,勾勒出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的新圖景。
突出“實效”,織密多元養老服務“供給網”。長寧區民政部門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不斷增進老年民生福祉。在醫養結合簽約全覆蓋的基礎上,探索“養老院+互聯網醫院”“社區養老設施+互聯網醫院”的模式,健全長護險與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家庭照護床位為補充的失能老人照護體系。優化養老服務多元供給,打造金色系列品牌化服務項目,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托養、助餐、失智照護、體養結合等服務,促進各類養老服務形態融合發展。健全完善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機制,依托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老伙伴計劃”“老吾老計劃”,積極發揮初老者、志愿者等隊伍作用。
聚焦“數治”,健全智慧養老治理“生態鏈”。根據長寧“3320”數字戰略,區民政部門將持續貫徹落實數字養老專項行動,加快推動“試點+平臺+場景”老齡社會治理生態鏈建設,提升老齡化社會治理效能。緊扣國家智能社會治理養老特色實驗基地和全國首批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區)“雙試點”機遇,推動區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迭代升級,探索“數字民政”平臺建設,實現養老服務“一屏監管”,健全多維度、數字化、精細化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系;加快為老服務“一鍵通”、智能水表、高齡老人居家安全等智慧養老標桿應用場景落地;依托區養老服務專項基金等“助推器”,支持養老領域“政、產、學、研”深度合作,借智借力探索智慧養老倫理標準、評估指標,為智慧養老治理提供支撐;與長三角結對地區在政策互通、標準互認、項目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加強協同交流,厚植長寧宜居頤養品牌。
實干為要,行勝于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長寧區民政局將始終以老年人的需求為導向,奮力推進養老服務從“有”到“優”,實現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轉變,讓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