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 闖
地處重慶市東南部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今年3月,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秀山縣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印發《秀山縣建立健全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著力從機制上解決特殊困難群體“怎樣發現”“誰來幫扶”“如何幫扶”等問題,讓他們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作為牽頭責任單位的秀山縣民政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將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與深化社會救助改革相結合,通過組建“三對一”幫扶團隊、購買社工服務、開發公益性看護崗位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等舉措,逐步構建起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的關愛幫扶體系。截至目前,秀山縣已為3600余名特殊困難群眾建立幫扶臺賬,開展關愛幫扶活動。
三級識別,讓發現更及時、救助更精準
“老伴兒走得早,姑娘出嫁了,家里就我一個人生活。”3月16日,“三對一”幫扶團隊敲開龍鳳壩鎮小蘭村村民付某的家門,她一邊擇菜一邊說著家里的情況。患有多種疾病的她,收入不穩定,女兒出嫁后生活更是捉襟見肘,整日為看病買藥發愁。
幫扶人員把付某家的情況上報后,鎮、村兩級立即組織人員商議幫扶辦法,決定由村里幫助付某申請低保和醫療救助。當月,她的低保就申辦成功,看病費用也得到了相應救助。
“付某的困難能夠及時被發現、快速被救助,得益于秀山縣建立的網格走訪排查發現+幫扶站點‘站崗放哨’+行業部門數據預警的特殊困難群體三級識別網絡。”秀山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兵兵告訴記者,《方案》印發后,為了提高特殊困難群體主動發現、識別研判、落實幫扶的效率,縣民政局等部門聚焦老、幼、殘、困、病、弱等六類困難群眾,以村組為單位,建立由鄉鎮干部、村干部、組長(或愛心人士)組成的“三對一”幫扶團隊,結合網格化管理,對困難家庭進行摸排。同時,在全縣所有的行政村建立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工作服務站,形成“村居吹哨、鄉鎮響應、部門報到、社會聯動”的工作機制。此外,還通過部門間信息共享,每月定期排查、定期核查,動態管理全縣特殊困難群眾。目前,全縣共排查出特殊困難群眾3622人。
多方發力,讓關愛幫扶手牽手、心連心
家住鐘靈鎮云隘村的分散供養特困老人甘爺爺,今年70歲,被醫療機構鑒定為聾啞一級殘疾,是村干部田儒華的關愛幫扶對象。
“打掃衛生、采買生活用品、送醫購藥……”說起和甘爺爺的結對幫扶,田儒華表示,自己做的都是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經常陪老人聊天,鼓勵他多參加村集體活動;協調社工、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為老人“送溫暖、解心結”。總而言之,就是幫點小忙,干點小事。
人到暮年,關心陪伴更顯珍貴。對于習慣了獨居的甘爺爺,田儒華的照顧讓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一抹色彩,老人的臉上常掛著笑容。
“鄉鎮(街道)干部、村(社區)干部是特殊困難群眾的關愛幫扶主體責任人。”秀山縣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王家艷告訴記者,根據特殊困難群眾身心健康、家庭收入、就業意愿、教育需求等情況,“三對一”幫扶團隊按照“一人一策”開展常態化幫扶,與幫扶對象手牽手、心連心。隘口鎮的副鎮長劉鑫加入關愛幫扶隊伍后,已為143名特殊困難群眾提供臨時救助申請、創業指導等服務280余次。
同時,秀山縣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7家社工機構簽訂協議,組建了318人的專業團隊為特殊困難群眾提供心理健康監測、生活技能指導等服務。整合投入資金就近開發公益性看護崗位800余個,承擔日常照料、物資代買、衛生打掃、撫慰陪伴等工作。
此外,秀山縣還廣泛引導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以及志愿服務隊伍等在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工作中積極發揮作用,圍繞生活幫扶、興趣培養、素質拓展、心理關懷等主題,持續開展“童心向黨”“青年講師團”“四點半課堂”等活動。
解困扶志,讓生活有保障、更有盼頭
“雙手扣緊,雙臂向上抬……對……好……”6月22日,秀山縣保健院的醫生來到海洋鄉一支村的田爺爺家里,為他身患腦溢血的兒子做康復訓練。此次服務是由海洋鄉駐村工作隊和仁人社工服務中心促成的。
據海洋鄉駐村工作隊隊員夏斌介紹,田爺爺今年84歲,老伴兒去世后,一直和兩個未婚的兒子共同生活,家中3人均享受低保。小兒子去年突發腦溢血,被醫療機構鑒定為肢體二級殘疾。“三對一”幫扶團隊了解情況后,通過社工機構聯系到了能夠上門服務的醫療機構,定期上門指導康復訓練。
“考慮到3人的消防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為他家安裝了煙霧報警器。”海洋鄉副鄉長鄒波告訴記者,類似田爺爺這樣的重度失能或獨居無人照料的特殊困難群眾全縣有265名,在征得同意后,在他們家中都安裝了攝像監控、煙霧報警器等智慧監測設備,并納入村居平安建設平臺系統,實現全時段“云”看護。
除了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提供服務救助外,秀山縣還在指導就業、促進增收上下了不少功夫。
患有輕微精神疾病的姚某,今年38歲,家住中和街道鳳凰社區。“三對一”幫扶團隊了解到她的特殊需求后,及時反饋給了社工機構,社工石美為姚某提供了就業指導,并通過鏈接社會資源幫她找了一份適合的工作。這份工作不僅離家近、時間靈活,還能兼顧家庭,姚某非常滿意,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隘口鎮壩芒村的吳某,被醫療機構鑒定為三級肢體殘疾,但他卻有很強的勞動意愿和一定的勞動能力。“三對一”幫扶團隊得知他的訴求后,多次與鎮政府溝通協調。在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吳某干起了特種畜牧養殖,增收在望。
“在關愛幫扶特殊困難群體的過程中,我們既注重保障基本生活,提供‘物質+服務’救助;又注重扶志,引導具備一定勞動能力的服務對象自力更生,多渠道幫助實現就業或自主創業。”陳兵兵告訴記者,開展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工作的出發點是為了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到因人因時因事精準救助。今后,秀山縣民政局將持續做好這項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走實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