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廣西持續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時間:2022-11-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賀州市全面落實黨務、村(居)務、財務公開制度,編制印發村(居)務公開事項指導目錄,劃分政務、財務、事務、其他四類86個具體公開事項;象州縣建立村監督委員會每月監督審核社會救助資金發放的工作機制,把民主監督有效嵌入村監委工作全過程;柳州市在所有村(社區)建立議事協商委員會,為村民參與村級事務決策、調解矛盾糾紛搭建了有效平臺……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聚焦基層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不斷為基層增能減負,規范民主協商、民主議事,有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截至目前,全區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68%;在19個村開展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在35個村(社區)開展自治區級城鄉社區議事協商示范創建,各地探索了各具特色的議事協商機制;創新“五社三站”融合發展機制,全區210家慈善組織和基金會、793家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1799個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協同聯動提供民生服務。

增能減負 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運行

今年以來,廣西統籌安排自治區福利彩票公益金1520萬元,開展城鄉社區服務示范建設,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483萬元開展鄉村振興銜接村級服務示范點建設,公共服務資源和項目進一步向鄉村下沉,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健全。截至目前,全區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145個800人以上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社區實現便民利民“九個中心”全覆蓋。

嚴格規范村(居)務決策和公開,推進城鄉社區減負。全區不斷健全社區組織分工分責、日常運行、管理監督、激勵保障等制度機制,推動社區組織高效運行。編制村(居)依法自治工作清單、依法協助政府工作清單等,持續推動“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村(居)民委員會出具證明工作,切實為城鄉社區減負。柳州市探索建立街道職責準入制度,全面梳理街道目前實際承擔的工作事項,嚴格執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準入制度,明確社區依法履行工作目錄24項、依法協助工作目錄34項、準入社區支持目錄34項,未經審批事項社區有權拒絕。

議事協商 開展多層次基層治理實踐

廣西不斷健全完善民主決策機制,建立健全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不斷豐富村(居)民自治內容和形式,促進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

深入推進城鄉社區議事協商示范創建,在南寧市等地確定了35個村(社區)試點,搭建起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平臺。依托村民(代表)會議、議事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

把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作為推進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不斷引導基層群眾有序參與村級事務。目前,全區所有行政村和社區100%制定或修訂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北海市在銀海區平陽鎮東山村、海城區高德鎮高菜村等6個村(社區)創新開展的“優秀村規民約示范村”試點,通過村民協商討論、表決,提高了村規民約的執行力,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認同感和參與感。

吸納培養 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

廣西全面優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在城市社區全面建立“三崗十八級”專職化城市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實行“基本報酬+績效報酬”的結構薪酬制,并全面落實“五險一金”等福利待遇;出臺《持續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基礎保障水平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動建立“基本報酬+績效獎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創收獎勵”的村干部結構化報酬制度,完善正常離任村干部補貼補助穩定增長機制,切實提高村干部崗位的吸引力。此外,配齊配強專(兼)職網格員,夯實社會治理工作隊伍,截至目前,全區共科學合理劃分網格9.4萬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2.9萬多人。

持續開展村(社區)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通過自治區示范培訓以及市、縣分級培訓的方式,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差異化的村(社區)干部輪訓體系。南寧市多層級多渠道落實社區干部培訓全覆蓋,以項目化培訓探索小區、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整街道、整城區層面社區治理和議事協商試點示范建設,并通過實施社區“金牌主持人”培育計劃,培育能獨立發起、召集及主持社區公共議題的社區人才。

“信息化+社會化” 優化基層民生服務供給

廣西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下移城鄉社區,“一站式”服務在基層基本覆蓋。推行“農事網通”,將政務服務接辦窗口前移到村,涉及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服務事項直接在村里申請辦理、網上追蹤辦結。

在南寧、柳州、桂林三地7個小區探索開展“智慧小區”項目建設,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增強社區信息化應用能力。各地積極探索實施了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智慧安防、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等,應用數字技術手段為居民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社區服務。

協同社會力量提升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效能。實施政府購買城鄉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環境衛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等。今年,全區開展的“五社三站”融合發展機制,以鄉鎮(街道)社工站為抓手、以專業社工為聯動骨干,發展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機制,加強城鄉社區社工站、社區志愿服務站、社區慈善服務站“三站”建設,進一步發揮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優勢、志愿服務的隊伍優勢、慈善力量的資源優勢,有效提升基層治理和民生服務效能。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