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以打造平安邊界助力共繪三湘區域協調發展新畫卷

時間:2022-11-1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地處我國中部的湖南省將平安邊界建設作為加強邊界毗鄰地區溝通協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提升界線管理科學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讓邊界線成為助推邊界地區鄉村振興的團結線、友誼線、平安線、幸福線。

湖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南精心打造平安邊界,通過創新界線治理模式、共筑黨建聯盟機制、搭建五聯防治網絡等方式,推動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精準精細,在維護邊界地區安全穩定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創新界線治理模式 推動管理精準精細

近年來,湖南牢固樹立和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平安邊界建設納入高質量發展和平安湖南建設總體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出臺界線管理系列制度文件;建立由省委政法委、省民宗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等省直部門組成的省級平安邊界建設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推動界線管理精準精細。省民政廳還指導市、縣兩級落實界線聯檢和平安邊界建設任務,由各市(州)平安建設領導小組每年開展平安邊界建設示范活動,并納入地方平安建設考評體系。

為提升界線管理精準精細效能,去年以來,湖南省民政廳推動全省界線界樁信息化管理“智慧民政”平臺建設,系統融合了配圖、發布、點對點交互、界線界樁巡檢等功能,對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界線界樁勘定及聯檢的圖片、文書等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實現界線管理智慧化,確保界線管理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檔、查詢便利快捷。

同時,建立縣、鄉、村三級界樁管護制度,由縣級民政部門與界樁所在的鄉鎮、村及村民簽訂界樁看護協議書。“守的是一份責任,連的是一份情感。”桃源縣茶庵鋪鎮小桃源村黨員蔡九大退伍后,主動申請擔任界樁管護員。十年來,他清路障、除雜草,牽頭組織群眾聯誼活動,向當地群眾宣講平安邊界建設相關政策,報送邊界地區安全穩定、產業發展、群眾訴求等信息130余條,在高山荒嶺中描繪出一條邊界地區和諧發展的連心線。

共筑黨建聯盟機制 夯實界線管理基礎

針對邊界地區少數民族較多的特點,湖南在省際邊界地區成立跨省聯合黨支部,以黨建共建、民族共融、界線共治、平安共創、治安共管、發展共享為目標,把轄區內各類治理主體擰成一股繩,既打通了資源整合的堵點,又解決了邊界治理的痛點,促進了邊界地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位于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濤圩鎮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新華鄉邊界的湖廣新村,有著“一村跨兩省、一屋有兩籍”的說法。村里居住著兩省(自治區)的瑤族同胞共74戶356人,數十年來,這里的群眾和睦相處、親如一家。2013年8月30日,湖南和廣西在這里成立湘桂省際聯合黨支部,攜手共創平安邊界、共解矛盾糾紛、共興文教事業、共商發展大計。

聯合黨支部書記程得亮介紹,他們開展了以“省際聯動促發展,石榴花開潤瑤寨”為主旨的跨省際區域聯合協商合力共建大型主題活動,通過建設同心廣場、同心林、同心路,打造同心聯絡室、同心產業基地、同心巷,開展同心文化表演及系列省際區域同心走訪交流活動,舉辦同心產業技術培訓班等,為省際平安邊界建設奠定了扎實基礎。

建強邊界“黨建聯盟”,把黨建做到民心深處,讓界線管理有了合力。有6個鄉鎮15個村與外省接壤的通道侗族自治縣,主動與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貴州黎平縣、從江縣共同簽訂《湘桂黔“三省(區)四縣”黨建聯盟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多方聯合、多級聯動、多力聯發的黨建聯盟合作機制,有效化解邊界糾紛隱患、維護邊界安全穩定。

搭建“五聯”防治網絡 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湖南省民政廳積極指導邊界地區探索構建治安聯防網、矛盾聯調網、問題聯治網、邊界聯誼網、邊界聯營網“五聯”防治網,促進邊界地區在鄉村振興上攜手共贏,合力做好鄉村振興文章,確保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可持續發展。

湘贛邊地區是湘贛革命老區的中心區域,湖南制訂發布《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加強省際邊界溝通協作,全力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先行區、省際交界地區協同發展樣板區,生動詮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作為在湘贛邊區域人口、面積、經濟總量均居首位的縣級市,瀏陽市擔起了協同發展發起者和推動者的重任。該市成立湘贛邊區域基層社會治理協同創新工作理事會,積極開展“湘贛一家親,平安大家談”“黨建聯誼”等活動,豐富平安邊界建設內涵;依托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發展輻射湘贛邊紅色研學、紅色培訓,開發了3條研學路線,打造了文家市村、新發村、沙溪村3個鄉村旅游重點村。

如今,在更廣泛的邊界地區,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起使,拓展了平安邊界建設的力度、廣度、深度,將邊界優勢轉化成實實在在的邊界效益,繪就出一幅幅鮮活的協同發展畫卷——

桑植縣與周邊省市8縣區相鄰,通過構建“五聯”防治網凝聚人心,推動邊界地區資源整合、產業互動和市場互通,為邊界地區群眾營造友好、祥和的生活生產環境。

城步苗族自治縣汀坪鄉與廣西資源縣河口瑤族鄉、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共創“五聯”工作法,汀坪鄉通過學習經驗,確定“兩果兩茶”產業發展戰略,2022年,該產業種植規模達6000余畝。

通道縣和廣西三江縣在邊界地區建立將王屯聯合黨支部和同心社區,首開湖南跨省建立農村社區的先河,堅持同屯同待遇、政策兩邊享。2014年至今,將王屯同心社區的村民人均收入增長了3倍,當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進一步增強。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