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2014年9月,黑龍江省泰來縣計劃籌建全縣第一所醫養結合的公辦福利性養老服務機構——泰來縣愛心護養院,這項任務交給了時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張桂香。8年來,張桂香憑借對養老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全身心投入到護養院和老人身上。她帶領自己的團隊,積極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以一份愛心、一份熱心、一份耐心,為老人送去無微不至的關懷,讓老人在這里頤養天年。
從零開始 2000多項制度的背后
占地7560平方米的泰來縣愛心護養院,有床位216張。2015年3月,護養院正式營業,首批就迎來了32位老人入住。如何將護養院辦好?如何將老人的衣食住行照顧好?對于從未接觸過養老行業的張桂香來說,這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管理好一個“大家庭”,首先得立規矩、講規矩。為此,張桂香從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入手,逐步推進護養院規范化建設。大到院內管理制度,小到喂水、查房、外出等環節,都有明確的規定。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經常不分季節地穿衣,護養院就專門制定了責任到人的穿衣制度,確保老人衣著得體、舒適……細細數來,張桂香帶領團隊8年來共制定完善了2000余項制度。
護養院的最大特色是“醫養結合”,為此,張桂香從建院開始就組建了由全科醫生、康復科醫生、護士等組成的醫療護理組。院內設有搶救室、醫護室、治療室、康復室等功能室,配備呼吸機、心電機、負壓吸引器等醫療設備,為老人提供慢性病、常見病診療,讓老人足不出院就能享受周到的醫療服務。
2018年,建院僅3年時間,護養院入住率就達到100%。隨著入住老人增多,張桂香又在自理、半自理、失能三大區域的基礎上,單獨開設了認知障礙區,讓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得到專業的護理和照料。今年85歲的劉奶奶,剛入院時常因找不到物品急得滿地打滾。在工作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她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好,還當選了認知障礙區的“歌唱委員”,經常帶著老人們一起唱紅歌、做游戲。
勝似親人 她與老人之間的點點滴滴
張桂香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一定要善待每一位老人。”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護養院建成以來,張桂香以“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懷,用心照料著每一位老人。
每天上午,張桂香早早來到護養院,開完早會后,就到老人入住區域走走轉轉,詢問老人休息得怎么樣,吃的、用的是否滿意;每天晚上,她還會再一次到入住區域查一遍房,直到老人睡下才安心下班。
張桂香多次赴外地學習先進經驗,為老人制定了品種多樣、營養豐富的食譜。老人就餐時,她就成了一個大忙人,給老人端湯盛飯,為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飯……看著老人吃著可口的飯菜,她打心底里高興。
針對部分入住老人聽力下降的情況,張桂香聘請專業人員為老人檢查聽力、配備助聽設備,并請廠家定期進行跟蹤檢查、清洗、維修。
91歲的鄧爺爺因腦出血長期臥床,還患有嚴重的白內障,雙眼幾乎失明,性格越來越急。老人入住護養院后,張桂香聯系專家為他做了白內障手術。經過精心護理,老人視力恢復得很好,每天還在專人協助下做康復訓練。現在,老人可以在輔助工具的協助下自行走動,性格也開朗了許多。
源于熱愛 為了這份事業她從未停下腳步
8年來,護養院的專業化服務已輻射泰來縣的多個社區、敬老之家等,為老人提供醫療護理、日間照料、健康檔案管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疏導、營養配餐等服務。
張桂香積極總結辦院經驗,2020年主導起草了黑龍江省地方標準《養老機構照護等級劃分》;2020年組織編制《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實施指南解析一書;2021年組織起草黑龍江省地方標準《養老機構分級照護規范》;2021年向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制定地方標準《養老機構護理記錄規范》的計劃已獲批,目前即將起草完成……
為了自己熱愛的養老事業,張桂香從未停下腳步,她一直在思考、在實踐、在總結。在張桂香看來,養老事業真的很難,風險高、收入低。但每每看到老人信賴的眼神、開心的微笑,就會明白這份事業的責任和意義。“我曾許下諾言,一定讓老人在院里頤養天年。如今,8年過去了,我一直在用心兌現著當初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