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婷
在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敬老院,有這樣一個人,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敬老院15位老人的一片天;她踐行著“把美好青春獻給民政福利事業”的誓言,守護老人們的幸福晚年。她是敬老院的大管家、老人們的貼心人——建昌鎮敬老院院長劉麗群。
她帶著鋪蓋住進了敬老院
劉麗群與老人的緣分,早在40年前就已經注定。父親是敬老院上任院長,在劉麗群的記憶里,見父親一面很難。“他的‘家’就在敬老院,想見他只能去院里找他。”這對當時僅有五六歲的劉麗群來說,很難理解。
對于她的抱怨,父親沒有多說,只是讓她放學就來敬老院幫忙。言傳不如身教。看著父親為老人忙前忙后,劉麗群也動起來了,幫老人端飯、掃地,為他們唱歌、跳舞……看著她的轉變,父親欣慰地說:“老人們沒有親人照顧,只有我們多付出,他們才能開心幸福。”劉麗群把父親的話記在了心里,她也成了敬老院的“編外工作人員”。
時間一晃就過了三十余年。2012年,父親光榮退休。劉麗群報名參加了縣民政局組織的敬老院院長招聘考試,并成功勝出。
接手之初,恰好趕上舊城改造,敬老院搬到了郊區,故土難離的情結讓一些老人有了情緒。有老人見到劉麗群就舉起拐杖要打她,也有老人故意把小便倒在地上……老人的為難沒有讓劉麗群退縮,她帶著鋪蓋住進了敬老院。
每天天剛亮,劉麗群的身影就出現在老人們的房間,遞開水、拖地、打飯、送藥、測血壓、做活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她還要去老人房間看一看才放心。她從不抱怨工作的忙和累,面對老人,她的臉上永遠笑意盈盈。慢慢地,她的真誠和熱情打動了老人的心。
“你只要你的老寶貝,不要我這個小寶貝。”面對兒子的不理解,劉麗群跟父親做了同樣的選擇,用行動感染他。劉麗群說:“作為媽媽,對孩子肯定有愧疚,但作為院長,我得對老人們負責。”
“一家之長”的責任擔當
敬老院里都是孤寡老人,沒有親人的他們,生前身后事基本都由劉麗群一人操辦。
邱奶奶患有嚴重心臟病,是劉麗群的重點看護對象。一天老人突發心梗,劉麗群第一時間發現并送往醫院搶救。在老人住院的日子里,她一直陪在身邊,喂藥喂飯、擦洗身體、清理污穢,她沒有覺得累,只盼著老人盡快好起來,跟她一起回到敬老院。
天不遂人愿。老人彌留之際,拉著劉麗群的手,說了聲謝謝。“這是我送走的第一位老人,心里很難受,但又無能為力。”她當時暗下決心,要讓院里的老人每一天都幸福快樂。
老人們吃穿不愁,但生活單調無趣。劉麗群便時常帶著老人們去工廠、火車站、紀念館等地方轉轉,看看社會的飛速發展;還定期聯系志愿者來敬老院與老人們聯歡。疫情期間出行不便,劉麗群便為老人們置辦了套圈、剪紙、棋牌等用品,并開展猜謎、跳舞、唱歌等活動充實老人的生活。
作為“一家之長”,服務好老人的同時,還要學會精打細算。如何利用有限資源提升老人生活品質,是劉麗群一直思考的事。
她號召老人參加“庭院生產”,開辟魚塘養魚千余尾,家禽牲畜數十只,時令蔬菜生機盎然。除了自給自足,劉麗群還把剩余食材拿去集市售賣,為老人添置其他用品。
理發店離得遠,請人來用時長、費用高。劉麗群就去朋友的理發店“潛心修煉”了幾天,自己成了老人們的“專屬造型師”。
奶奶的褲子長了、爺爺的衣服破了,劉麗群上手縫縫補補,她心里算計著:“改個褲邊又省了五塊錢!”
有老人說:“劉院長,你能活到120歲,要一直干下去,我們離不開你。”這是對劉麗群最大的認可。
忠誠履職的幸福蝶變
“許多敬老院未能按照適老化、功能化標準建設,基本服務設施欠缺,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為老人創造更為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要加強工作人員政策理論知識和護理實操的學習培訓,通過比學趕幫、交流互鑒,為老人提供更為優質、更有溫度的服務。”
“要提高一線養老服務人員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養老服務隊伍。”
2021年,劉麗群多了一個身份——南城縣政協委員,從管理好一家養老機構,到為全縣養老事業出謀劃策,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用也更大了。在走訪調研中,她發現全縣12所農村敬老院的護理員都由管理人員兼任,沒有專門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針對全縣養老服務設施不足、業務水平不高、服務質量較低等問題,劉麗群提交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基層敬老院管理與服務水平》的提案,希望從資金投入、人員管理、待遇水平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敬老院服務能力,持續營造關愛一線服務人員的良好氛圍。
實際行動彰顯使命擔當。劉麗群不放過每次提升自己的機會,凡與養老服務相關的培訓,她從不缺席,“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每次機會我都倍加珍惜。”;她加入愛心志愿者協會,定期為周邊空巢獨居老人采購、打掃、代繳費用,“這些老人更需要社會關愛,我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中國好人”“全省孝親敬老之星”“全省最美養老院院長”……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劉麗群顯得十分平靜,“這是對我工作的認可,也是對我的鼓勵和鞭策。”觀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劉麗群則激動萬分:“總書記的報告讓我備受鼓舞,我是一名黨員、一個民政人,是縣政協委員,也是一名志愿者,以后我更要發揚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精神,踏實敬業、無怨無悔。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老人們都能度過美好幸福的晚年,也希望能帶動身邊更多人進入養老行業,共同為老人們撐起一把‘保護傘’,筑起一座‘安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