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通訊員 金曉東
一輛車,是“理發店”,是“照相館”,是“修理鋪”,是“醫療室”,是“政務通”;
一輛車,送來春風,送來夏涼,送來秋收,送來暖冬。
十年,3650多個日夜,這輛車搭載著浙江省武義縣社會各界為民資源,走遍了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累計行程34萬公里,把民生服務打包送到40多萬山區群眾家門口。
這輛車有一個接地氣的名字——“民生大篷車”。
為何出發——
“山區的鄉親們渴望改善物質生活、豐富精神文化”
武義縣是浙江省26個山區發展縣之一,因著“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形,這里地廣人員居住分散,服務均等化水平不高的問題突出,尤其是山區群眾,對改善物質生活、豐富精神文化有著巨大需求。
如何精準回應群眾熱切期盼?2012年,武義縣組織千余名黨員干部和志愿者“進農家門、干農家活、聊農家事、暖農家心”,通過日訪、夜訪、田頭訪,累計走訪山區群眾1.79萬戶,發放干群聯系卡3萬余張,收集各類訴求2.1萬個。
根據調研情況,武義縣出臺《關于開展“民生大篷車”活動的實施意見》,整合全縣48個部門的民生資源,按照業務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組成10個服務團隊,每個團隊由一個職能部門牽頭,民政部門統籌協調,開展政策、法律、科學、文化、技能、項目、溫暖、服務、健康、平安“民生十送”活動。
從此,聚焦一個“民”字、突出一個“送”字,“民生大篷車”行駛在武義1577平方公里土地上,十年風雨無阻,從未間斷,跑遍了全縣所有行政村和90%的自然村,60多萬人次從中受益。
“‘民生十送’活動送去的都是老百姓樂于看見、聽見、參與的,很受歡迎。”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民生大篷車”得到群眾的認可,與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推動,與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如今,‘民生大篷車’已成為全縣各級各單位為民辦實事的一個平臺。”
武義縣還充分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民生大篷車”的活力。“我們設立了‘民生大篷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同時統籌設立社工站。”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縣建成11個鄉鎮社會工作站、258個村級站點;培育發展社會組織46家、志愿服務隊40支。“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很高,他們的加入使‘民生大篷車’提供的服務更精準、更多元,更能滿足群眾期盼。”
承載何物——
“‘大篷車’是百寶箱,我們想啥送來啥”
柳城畬族鎮六蔥湖村海拔較高,全村600多人中有100多位是老年人。雖然馬路修到了村口,但下山又是換乘又是盤山,出行仍然是老人們的發愁事。“民政大篷車”便把體檢送上山,老人們在村黨群服務中心就能享受到縣城大醫院的服務。
“我們村地理位置太偏,所以‘民生大篷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次,有時體檢、有時理發、有時修腳。村里的老人每次一聽說‘大篷車’要來,都特別期待。”六蔥湖村黨支部書記陳勇武說。
在“民生大篷車”2022年11月的活動安排中,記者看到,從11月1日到11月30日每天都被安排得滿滿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比如,針對新老居民融合的卡拉OK聯誼、針對低保對象的“幸福清單”、針對打工人的出租屋消防宣傳、針對老年人的健康義診、針對困境兒童的朝夕計劃“溫暖2022”,以及針對村(居)民的“閱進新時代”讀書交流,等等。“‘大篷車’就是百寶箱,我們想啥送來啥。”拿著“民生大篷車”送來的困難群眾享受救助幫扶政策“幸福清單”,熟溪街道溪南社區的低保對象李某豎起大拇指。
除了“理發店”“照相館”“修理鋪”“醫療室”等常規服務外,深受山區群眾歡迎的還有農技指導、文化下鄉、法律咨詢。近年來,結合“最多跑一次”以及數字化改革,“民生大篷車”又拓展了政務服務項目,更是得到百姓的拍手稱贊。“利用開展政策宣傳活動的機會,‘大篷車’現場接受群眾咨詢、指導群眾辦事、解答群眾問題。同時,建立‘轉辦機制’,現場無法解決的進行‘一事一表’登記,轉交相關部門限期辦結,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
依托“民生大篷車”黨群服務中心,武義縣還根據群眾期盼,設置“點單”服務,每月在中心常態化開展女性課堂、健康養生講座、金融課堂、民政講壇、書畫培訓、老兵驛站等30余項活動,每年舉辦活動約200場,服務群眾超萬人。
開往哪里——
“‘大篷車’+‘小推車’把溫暖送進咱鄉親們心坎里”
過去十年,“民生大篷車”將“春風”“夏涼”“秋收”“暖冬”送到了村和社區;如今,武義縣在此基礎上再深耕,推出“民生小推車”,將惠民的實事好事貼心事送到群眾家門口。
“年紀大了最怕孤單。現在,‘民生小推車’經常上門。他們一來,家里就熱鬧了,我就開心了!”熟溪街道棲霞社區83歲的邵美芳是獨居老人,社區組建“民生小推車”志愿服務隊后便把邵奶奶納入重點關注對象,經常上門看望,幫忙做家務,陪老人聊天,幫辦代辦相關事宜。今年重陽節,“民生小推車”還給她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物資,以及一份價值1000元的體檢套餐。
“‘民生小推車’從細微處關注困難群眾。”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聚焦邵奶奶這樣的獨居老人,開展“敲門行動”,11月活動安排中就有不少“民生小推車”打算給獨居老人送餃子;聚焦低保對象、留守困境兒童等群體,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定期探訪關愛。“通過‘民生小推車’,全縣已累計走訪、慰問、幫扶困難群眾10萬多人。”
“大篷車”與“小推車”一同上路,推動“民生十送”更加精準、精細。“兩輛車把溫暖送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里。”邵美芳忍不住夸贊。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二字醒目鮮明、力重千鈞。我們將持之以恒地把人民群眾的‘關鍵小事’當作自己的‘心頭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民生大篷車’服務腳步永不停歇。”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